2009年2月12日星期四

The Best Idea,往往就在第一個悸動裡


阿美是做蛋糕的,在街坊已小有名氣,她做的蛋糕不只好吃而已,而讓你完全吃進心坎兒裡,有的鄰居聽說一買就是三個,早餐吃、中餐吃,晚餐也吃。
有天,阿美被對面大樓樓頂的富豪找去。金碧輝煌的客廳中,阿美被示意在一個絲布織的沙發坐下,那軟軟的墊絨,彈性剛好,阿美只移了一下屁股,就舒舒服服的嵌在裡頭,還在低頭整理自己時,旁邊有人幫他倒了一杯茶,那清香的氣味有若沾了今晨的露水,甜甜清清的飄到鼻頭,帶著無法形容的深厚底蘊,阿美猛然抬頭一看,倒水的人,不正是常上雜誌封面的大富豪費五金嗎,旁邊的費太正笑盈盈著望著阿美。
從這天起,阿美變成費五金最愛的蛋糕大廚,阿美每天三餐親自過馬路送蛋糕到對面大樓樓頂,三個月下來,費五金家裡大小所有人的口味她已摸得仔仔細細,費五金最愛吃的竽頭蛋糕,阿美每天得熬十五小時,還以她私家的蘿蔔與紅糖提味,切得細碎,以冰淇淋攪和,費太太則愛吃芒果蛋糕,他選來高山的新鮮芒,去掉芯部和靠皮的部份,只留中間最深且帶有爛甜部份,從那邊切出五塊驕豔欲滴的切片,片片皆以黃瓜、山參與白酒熬成的釀浸過;而小孩喜歡吃布丁,阿美加入香蕉與甜柿,做出平常超商買不到的布丁口味,並巧妙加入磨成小顆粒的花生米,帶來崎嶇的另類口感…。
某天,正好是費太太的生日,阿美奉命做蛋糕,這次,她要做一個揉合所有人喜愛的大蛋糕,並挑戰她從來沒做過的三層塔。這天,賓客坐滿了客廳,當阿美端著新鮮的三層蛋糕走進大門,她可以感覺到,費先生那熱燙燙的眼神,顯然,他很期待他這一整廳的上流社會賓客,吃下第一口蛋糕,會馬上閉上眼睛,讚嘆,「真是全世界最好吃的生日蛋糕!」
「全世界最強的蛋糕師傅!」
阿美心中喜孜孜的想著,心兒偷偷的怦跳了起下。
終於,終於,巴到唱完生日快樂歌、吹了蠟燭。這時候,有一位客人,終於挖了第一口蛋糕,準備送進嘴裡……大家都還在熱鬧,沒有特別注意,只有阿美,不發一語,緊張的默默的望著客人。客廳還盈滿蠟燭的殘燒氣味,以及拉砲的焦味,但,阿美確定,她應該沒有看錯眼前發生的事情──那位才剛吃下第一口蛋糕的客人,狀似失神的往旁邊走了兩步,然後,緩緩的,慢慢的 ,倒向那張絲布織的沙發。
賓客依然在嘻鬧,阿美望著他,雖然覺得他的動作好像有點怪,但她想,或許客人也像她一樣想感受一下那張絲布沙發的滋味。直到她看到客人嘴邊好像有什麼東西正慢慢擴大……。
做網站的時候,我們希望解決人們的問題。解決問題,就是最棒的網站,The Best。但當我們做出一個蛋糕,滿足了一個人的味蕾,我們一定要繼續長大,於是就必須開始去解決其他人的問題、滿足其他人的味蕾,以擴張我們的版圖。這時候,我們雖然終於做出一個很偉大的「綜合蛋糕」,吸引到好多期待的目光,卻不小心失去了某些最原始的關鍵「feel」。
我們可以看到,網路上有四個已成功的「第一個悸動」,原本曾經被滿足過,卻因為那個網站愈長愈大,好像又失去了它:
第一,封閉式社群:當初Facebook竟以一千萬出頭的會員規模,就遙遙領先成為大學生心目中第一指名的網站,就是因為它設立高牆,將在學學生限制在自己校內的network中,沒想到大學生的世界本來就是以「和同儕hang out」為主,大學生的network的黏性比強力膠還都強,自成系統;即使Facebook很殘酷的排擠其他那些已進入社會、朋友圈益少、對人充滿不信任、太過現實主義的上班族,依然做得比其他專攻上班族網站還好。但隨著Facebook日益長大,當初這座牆也慢慢打掉,雖然Facebook極力儘量保持某種原味,但肯定有些東西也不可避免的流失了。於是,如Mashable說的,美國出現CollegeTonighteGlints,招喚著大學生:「我來做你們新的Facebook吧!」它們特別強調各校與各族群的分離性,以及實體「活動」方面的支持(而不是事事都在線上搞定)。另外,像中國大陸的佔座校內網億聚誼多等,澳洲的StudentFace,英國的Univillage,以及台灣的Unis,它們只要繼續專心經營Facebook所遺下來的那塊蛋糕,即可走出一片光明未來。
第二,相簿網站:坊間相簿網站,為了競爭,就提供更多的功能,讓整個網站充滿選單、按鈕,對輕度使用者來說,每次使用都要再經過一次學習,使用得斷斷續續的,也慢慢失去了最初「讓照片上網」的理由。大部份的人不可能將自己數位相機所照到的「所有照片」全部都上傳到網路上,大部份的人是為了和朋友某種「分享」,分享之後,才開始打算「收藏」、「記錄」、「炫耀」、「沖印」等等;而這些「分享者」中,有些人會固定分享某一趟旅行的其中100張拍得最美、最有代表意義的照片,但更多的人,其實只想給周邊朋友看看這周末去了什麼地方,「3張相片說明了一切」。試想,在現在的相簿網站世界裡,如果只要分享3張照片,你要花多少功夫在一般相簿網站上才能「完成」?造一個新相簿、歸納成一個新類別、上傳、下標籤、選封面照片、找網址、寄網址給朋友(或放在MSN標題上)……才能完成這簡單的事情?看起來相簿網站很活絡,但更多人其實用了一陣子默默離開,進入「冬眠狀態」。我們發現,明明相簿網站的使用者尚未全民化,相簿網站的增長率和其他網站相比卻已經相對遲緩,這要怪誰?
Google當初買下Picasa時,順便買了他們一個叫做Hello的下載軟體,這軟體就放在Hello.com,繼續推陳出新,都沒有被納入Picasa,這是一個正確決定。Hello.com並沒打算做個「離線相簿」、「桌面相簿」,而是打算堅持在「email照片給朋友」這個大家最常在想做的事,直接對這件事提出改善的方案。於是,透過Hello.com軟體,我們不再必須經過最麻煩的「雙上傳」手續,只要從相機傳到硬碟,然後剩下的,就像送一封IM短訊給朋友這麼簡單,而且可傳送高品質相片而無突然斷線之虞。
第三,男女交友網站:交友網站愈來愈複雜,除了「不付錢就免談」的問題以外,即使免費的PlentyOfFish強調圖像簡單、不必拿出信用卡,但申請程序與配對方式依然傳統。實際上,當初男女交友網站最棒一點就是,它沒有地域限制,長尾理論啊,妳找遍全城還找不到的「Mr. Right」,可能自己一人孤單的住在台東縣某某鄉某某村的地球角落,只有網路,才可能幫你們「配對」。但,現在的男女交友網站鼓勵「長期會員」,而且配對時一定要有照片。站方愈來愈認為,「同一個女孩,有人看作恐龍,有人看成大美女」,所以放手讓每個人自己去「選自己最愛的」,他們都忘了,這些使用者,就是打算上來「請你幫忙找」,希望你直接給他台東縣某某鄉某某村的那個人,反正她若不滿意,自己會再搜一次。
老牌交友網站2ofakind.com,似乎就有將男女交友網站最初的原味保留下來。2ofakind.com號稱已創立十年以上,至今仍是一個簡簡單單的介面,在首頁就直接有個「不簡單、但很好操作」的大表格給你填寫,自己是哪國人?做什麼職業?身高體重?全部都是下拉式選單,霹靂啪啦填完自己,就有下一個更深一點的給你填,譬如你對對方什麼條件最著重,比例有多少…也是看似複雜,其實好填,再加上第三步,全部填完以後,網站得到非常多的「個人喜好」的資訊,可以很準確的運算出,你最適合站內的哪一位異性。不像有些網站,自以為厲害的用「問問題」的方式,結果問了十幾題可能只得到一點點似有用實沒用的資訊。
第四,推文網站:這點可能會有點爭議。Digg其實做得比書籤還成功,但所有學習Digg的網站,最後都想做到其他地方,希望能將Digg的精神更「廣義化」,包括Digg自己,但有時候那精神就隨著「廣義」而一起消失在雲霧中,或許重度使用者一路緊跟著,覺得此站愈來愈好玩,但對於剛加入的使用者來說,已經「太重了」,「玩不動」。這點,我對於來勢洶洶的「你推我報」(Push-Reporter)還蠻看好,他們就是一個非常傳統的「推文」介面,就這樣而已,而且一開始就特別將「影視」分開,創辦人並自己擔任視頻主持人,頻頻「官方外攝」,至今已攝了七集。我不認識這個團隊,只看到它也是地圖日記最近舉辦的Web 2.0網站票選活動的其中一名參賽者之一(這場比賽很有意義,請為自己喜歡的網站投下一票吧)。我想,輕度使用者看到「你推我報」,馬上就知道它要幹嘛;其實一天也不必太多推文,只要有人(就算是創業家本人也無妨)推出20篇超棒的文章或影片,就足以滿足70%的使用者一天的閱讀量。
這時候,阿美看到了客人嘴邊好像有什麼正慢慢擴大。
「啊,是白沫。」她心中一驚。
阿美還沒來得及喊出聲,包括費五金在內的所有社會顯要,已經慌慌張張衝向沙發,有一個人大喊「叫救護車!」女士雙手握著手機顫抖不止,試著撥號,卻像握一隻泥鰍,手機啪啦掉地,零件散成一片;剛剛熱鬧說話聲已變成更刺耳的尖叫與嘯喊,呆呆佇望的阿美也被旁邊的人一手推開,她跌在地上,她那個被挖了一小口的三層蛋糕,安靜地站在角落。
這個賓客吃到了什麼?猜猜看。有些東西,分開來很棒,一起吃卻真的不行。今天阿美的故事只想讓閱讀更輕鬆些,故事情節誇張了點,網站愈來愈多功能並不會讓使用者倒地吐白沫,通常還是在加惠於使用者,讓大家享有更豐富的服務。不過,假如你是創業家,想鑽最棒的機會,有時候,The Best Idea,就在當初的那個「第一次悸動」裡。您是否在擴張的過程中,像阿美一樣為了兼顧一切而不小心走錯了路?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