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7日星期六

它算不算部落格?愈來愈難解的習題!


全球部落格排行出現大地震!?Technorati的排行榜上周四曾出現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榜上突然殺出一個「騰訊QQ」,受到高達41,156個部落格的熱情引用,遠遠超過原本全球第一的部落格Engadget25,627個部落格引用,當然Engadget當天就被擠到第二名,讓「騰訊QQ」爬到第一名。不過,這個排名只持續不到三天就被拿下來了。
上次與大陸知名博客Yee聊天,他特別要我繼續特別加緊關注騰訊QQ這間公司,因為它正默默不斷的自創新記錄,在不進行大量宣傳的情況下突然竄升到大陸前五名入口網站,而且它附帶的部落格服務發展到現在似也做的比美國的微軟「Live Messenger + Spaces」的組合還成功,已經讓它成為集IM、BSP、社群為一起的不可撼動之超強組合。不過,就算不懂中文的老美,只要點進「騰訊QQ」的首頁去看,即使它再紅火、即使它再popular,也無法改變這個入口網站「並不算是部落格」的事實,所以可能有人建議把「騰訊QQ」拿下來,將皇冠交還給Engadget。
不過,「騰訊QQ」的超高的被引用部落格數字倒引起我的好奇心,特地找出它在Technorati細部資料,發現它的「正式排名」是第三名。嚇!我再看了Engadget細部資料,發現Engadget的「正式排名」其實是第四名。那我就很好奇了,第一名和第二名是誰?
答案揭曉,第一名似乎是CNN.com,擁有101,885個部落格連結。這個連結數字的計算原則其實在官方這邊寫得很清楚,就是180天(6個月)內有人連結引用,即算一個;在同樣的比賽規則下,CNN的文章硬就是比Engadget的文章多了三倍的部落格引用,那它為什麼不被列在Technorati排行榜的第一名?因為Technorati立志要做部落格的搜尋大王、排行大王,所以它很重視它的排行榜擁有「部落格的純正血統」。至於什麼才是「部落格的純正血統」,比較開放的說法如中文維基百科所提到的四要素:「彙整、靜態連結、時間戳印、日期標頭」,比較激進與保守的,還要求一定要有RSS、可以Trackback、可以留言的才算部落格。
儘管大家心知肚明,這種「算不算部落格」,就像是「算不算色情圖片」一樣,只要讓人看一下就知道了。不過,為了顧及多方利益,稟守公平原則,Technorati官方一定在常常為「這個網站到底算不算部落格」傷透了腦筋,他們的主管一定常常為了某個「算不算」開會討論,把「不算」的全都踢出去、排擠掉,不另開排行榜另列。他們目前這樣的處理方式,我覺得有點可惜,在未來也會演變成更頭痛的問題。當我們看到「部落格」和「媒體」之間的界線慢慢變模糊,假如CNN今天突然讓旗下所有記者改成以「共筆部落格」的方式,開放自由留言、可以Trackback,它是不是就開始變成部落格?當Technorati忽略了CNN時,同時也忽略了其他更常被引用的網站,譬如Amazon亞馬遜一共有1335萬個直接連結,比CNN還多了20倍,Technorati自己官方網站也吸引了23萬個部落格引用(很多都是貼貼紙吧),它又算什麼類別?最爭議的應該算是目前盤踞在排行榜第二名的「部落格」,是大陸另一網站部落松鼠-和訊博客(擁有20,637個部落格連結),若Technorati官方看得懂中文,或許也不會把這樣一個以客服協助為目的的「官方網誌」算在部落格吧。
Technorati一直在問自己的「它算不算部落格」這個難題,反映了許多現實社會的事情。文明愈進步愈有一些模糊的空間極待釐清,人類其實一直不斷在為「算不算」這個問題傷腦筋,尤其是在立法的時候,更要把所有可能發生的事情都假設好,一旦發生時,我們馬上可以問「算不算犯法?」但還是有些模糊的區塊,讓全世界的人的爭執得臉紅脖子粗,譬如,在家人允許但病人不知情的情況下拔掉他的維生系統,「算不算殺人?」幾個月大的五公分胚胎、心肺胃脾臟還沒長全,「算不算生命?」對一個殺人無數的劊子手處以死刑,「算不算殘酷文明(barbarian)?」要謝謝全世界法律相關的人員經過不斷的相互辯證,幫助全人類走向更文明的道路。
不過,除了法律以外,我就不覺得人們需要常常去看「算不算」了,常常問「算不算」就會開始「算一算」,然後會「分開算」,在各行各業,都會造成嚴重的族群分裂。仔細看網路上的網民文化,尤其是Web 2.0世代為網路的大眾製造了更多的短兵相接的機會,透過網民之間一個又一個尖銳的「算不算」,譬如前陣子最知名的就是Digg事件:「Digg只有幾百人投票部隊專門投票,算不算公平?」「不讓這些重度使用者去投票,難道就公平?」到最後的確討論出一個共識了,但也流失了一半的使用者。最有趣的是,留下來的這一半的使用者,其實愈來愈像同性質的人,也愈來愈失去了Web 2.0最遠大的「集不同於大同」的功能了,大家才知道,原來當初那些對事不對人的「算不算」問題,其實都是對人不對事;人們不知不覺中把平常生活中的一大堆「算不算」的問題帶到網路上解決,大家問「算不算?」,表面看起來是丟出一個問號,其實心中早已劃下一個堅定不已的句點。
或許,這就是人類社群(peer)本性吧。往好處想,「算不算」這件事情其實也有它自己的商機。譬如你覺得Digg已經太偏向自由主義,那可以另外開一個版面吸引另一派的人來digg?你覺得部落格太偏「藍」,可以另外開一個綠色部落格?你覺得討論區太偏「綠」,也可另外開一個藍色討論區?人們在實體世界中礙於有限的地球資源,總是被一大堆「算不算」給煩死了,回到互聯網上面,整天都在想著什麼算不算,乾脆「不要算」、「通通算」;還好互聯網還蠻大的,大家都可以自己建立自己的家園,每個人都很愉快,你算不算部落格、討論區還是一個新的東西,我們再也不會去想了。
將這結論運用在Technorati上,我認為它應該將每個網站的處理上稍微細緻一點,細分出每個網站有沒有RSS、有沒有留言系統、有沒有Pingback,在旁邊加註,它可以把初次訪客的預設值設成目前部落格的標準,但不能剝奪其他人將其他網站和部落格一起排名的權力。
不過,這麼長的文章下來,還有一個大問號未解。Technorati排行榜上,CNN是第一名,騰訊QQ是第三名,Engadget是第四名,那,第二名是誰?
(註:因無法還原上周排行榜原貌,因此圖片為合成作品)
Want to talk with visitors on your page?
Go to http://www.meebome.com/ and get your widget! –>
Posted: January 31st, 2007 under 產業策進, 創投, 未來趨勢, 博客.
Comments: 7
單格Widget,一萬人的網路遊戲
by Mr. 6 on January 30th, 2007, 目前有 4 則留言
記得當年剛到加拿大念中學,看到老師帶團體活動的方式很混,她只是拿一把鑰匙把教室後方那神秘的玻璃櫃打開,從裡面拿出各式各樣的簡繁皆有的「board game」讓同學選擇,哇,有Scrabble拼字遊戲、Trivial Pursuit機智問答遊戲、Monopoly大富翁,全班拆成一組一組分開玩 (可能是從小玩board game長大,歐美後來發展出更多充滿創意的board game,這點以後另文討論)。當時我很想跟老師說,這些真的很不好玩,我們從前有更好玩的遊戲,既然20幾人在教室裡,幹嘛分組?應該來玩玩「誰誰誰在哪裡做什麼」。
什麼是「誰誰誰在哪裡做什麼」?就是全班同學一人拿三張空白紙條,分別寫下自己的名字、在哪裡、做什麼,譬如我寫「小強在牆壁旁生蛋」,最後把三張紙條分別交給一個負責人,混合之後,三人輪流念出來:「張大頭…在黑板上…吃便當!」「林小芳…在司令台上…睡午覺!」現在回想起來,這遊戲還蠻無聊的,但對十歲小孩來說,簡直有讓人笑倒在地上打滾的奇特爆笑笑果。
每個人各有不同的創意、思考,當下會有不同的動作,混合在一起,本身就會是很好玩的遊戲,如果把這種遊戲概念移到網路上的話,「單格Widget」(Single Table Widget)或許也有這樣的效果。所謂「單格」指的是「資料庫(database)裡的單一表格(table)」,因為這麼一個Widget所收集的資料就像「誰誰誰在哪裡做什麼」遊戲一樣這麼簡單,後端資料庫不必設計複雜的會員記錄、商品型錄,只需要一個表格即可儲存網友輸入的資料,然後播放這些資料,重覆著儲存、播放、儲存、播放的動作。幾個人玩沒什麼,但若一萬名網友每人都輸入一些簡單資料,彼此分享,這個「單格Widget」就會變得很有意思了。
今天,FUNCK正式公開推出一個新的「兩岸良民交誼機」,它不是一個複雜的機器,只是一個放在邊欄的widget,這是一個標準的「單格Widget」,下方小框框讓網友可以輸入自己的名字、自己的部落格網址,然後可以建議「到台灣可以去哪裡玩」;上方則是一個小小的輪播窗口,播放著(名字只作範例用)「艾瑪說,到台灣玩一定要去吃ㄚ布廚房」、「Keso說,到台灣玩一定要去看看陽明山」,這句話本身是個超連結,一按就可以跑到發言者的部落格去。表面上看起來這個「單格Widget」只是讓台灣部落客與網友可以介紹一個特別的台灣景點,也讓對岸大陸的博客與網民提起一個最想去的台灣地點或小吃,但事實上它卻是一個簡易版的「兩岸部落客交換連結平台」,雖然簡單,但潛力十足。
FUNCK表示,他從去年12月底開始發想這個點子,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做了出來。他主要負責視覺效果的美感設計,另搭配一位技術伙伴是FUNCK從高中開始一起玩樂團長大的老朋友;FUNCK白天在行動服務加值公司工作,與朋友兩人都是上班族,只能利用閒暇時間想一點、做一點;一路下來,FUNCK所發想的點子其實都是威力驚人但技術相對單純的服務,所以兩人即使只能在有限時間內兼職來做,仍可以很快的做出這些很有影響力的接近「善搞」的小產品,真的是「二人創業」的典範。
FUNCK也確實是個奇人,在這之前,他已經做了四個相關的系列服務:師法百萬網頁的「來台灣找我玩,同志」畫版、測試大陸網民可否看到台灣內容純正網站的「一個也不能封」、接著是「到台灣玩,不帶走一張發票」、然後是可以投稿的「兩岸俗語通,MSN表情文化會館」,這幾個服務不但取名精彩,在創意、設計及推動上面都帶有驚人的深厚底蘊。在這些活動中,目前最成功的應該算是「到台灣玩,不帶走一張發票」,FUNCK將此活動委託給友人的一家平面廣告公司執行,目前已有約240位兩岸三地的網站或blog串聯,其中包括創世基金會和羅慧夫顱顏基金會。
FUNCK說,從「來台灣找我玩,同志」到「兩岸良民交誼機」的五個系列服務,看起來似乎是大同小異,但其實它們有各自精巧的設計,仔細想想,這五個服務的本質差異度其實相當高,也因為如此才可以「讓多種不同背景的人來交流」。所謂不同背景,包括不同的網路使用習慣和頻率、不同的工作身分,對於公益、兩岸文化等範疇的不同的個人見解與關注度。FUNCK說,如今這五項服務已陸續「到位」,短期內應不會再增加新的服務。至於做這些服務最後的目的?FUNCK強調,最後還是回歸到「到台灣旅遊」的大商機,這部份FUNCK講得相當精采,我就不自己轉述,直接引用他的話如下:
「大陸客來台觀光目前尚未正式開放,也因為還沒開放,赴台旅遊的資訊和資源其實是被限制在一個不健康的市場機制裡面。」
「因此,目前大陸赴台遊客的旅遊品質,普遍來說,是很不理想的。」
「然而,目前大家(包括現在已經接觸過大陸客的台灣商家),都忽略了兩件事情。」
哪兩件事情?
「第一,我們現在看到的包團的大陸旅客,並不是潛在大陸遊客的全貌,大家都還沒看到『自由行』的客層。」
「第二,人人都可以自己提供旅遊資訊,獲得旅遊資訊的Travel 2.0時代已經來臨了。」
所以呢?
「因為自由行市場,因為travel 2.0,台灣的商家需要有更多自己可以對內地客發生的渠道,不是依賴觀光局或是旅行社。」
「台灣最多產的美食和旅遊部落客們的產能可以有輸出的渠道。而內地客之所以想來台灣,『因為沒去過』這個理由,不可能續存很久,全世界任何一個長久吸引觀光客的地方,是因為那裡的人事物生活,的確有熱情且令人著迷,台灣必須展現出這一點。阿里山和日月潭和神州河山無法相比,不可能是長長久久的賣點。」
總而言之,FUNCK打算讓台灣的商家、讓台灣的部落客、台灣的網友自己去把整個台灣的熱情給「擬人化」,自己建立自己的管道,來開發彼此互相到對方居住地點去旅遊、嘗鮮、體驗的熱情,這樣長久下來,或許帶來的不只是大陸的觀光客,還有日韓、東南亞、印度、中東…。
FUNCK說:「基本上還是包裝幾個有精神張力的點,讓網民自己去體驗、感受、發酵」。這句話儘管是拿來形容五個服務與「兩岸良民交誼機」,我覺得倒也真的蠻恰確形容了「單格widget」以及「誰誰誰在哪裡做什麼」的趣味所在。
去年,台灣部落格界出現了各式各樣的「貼紙」,把部落格點綴得像童軍服一樣色彩斑爛,這些貼紙大部份仍是靜態的、一個GIF檔案作罷,今年,這些貼紙會不會更上一層演化成「單格widget」呢?上次聽Trends 2.0主持人、知名部落客Vista提到,今年可能會是「Widget元年」,我覺得很有道理,不過,並不是每個人都有足夠的資料和技術可以做像Kijiji公益聯播、部落格觀察貼紙這麼複雜的Widget,可是做一個「單格Widget」倒不需要太多時間,只要有創意,人人都可以發明自己的「誰誰誰在哪裡做什麼」遊戲,在新的2007年透過無垠無際的互聯網去影響全世界。
-->


記得當年剛到加拿大念中學,看到老師帶團體活動的方式很混,她只是拿一把鑰匙把教室後方那神秘的玻璃櫃打開,從裡面拿出各式各樣的簡繁皆有的「board game」讓同學選擇,哇,有Scrabble拼字遊戲Trivial Pursuit機智問答遊戲Monopoly大富翁,全班拆成一組一組分開玩 (可能是從小玩board game長大,歐美後來發展出更多充滿創意的board game,這點以後另文討論)。當時我很想跟老師說,這些真的很不好玩,我們從前有更好玩的遊戲,既然20幾人在教室裡,幹嘛分組?應該來玩玩「誰誰誰在哪裡做什麼」。
什麼是「誰誰誰在哪裡做什麼」?就是全班同學一人拿三張空白紙條,分別寫下自己的名字、在哪裡、做什麼,譬如我寫「小強在牆壁旁生蛋」,最後把三張紙條分別交給一個負責人,混合之後,三人輪流念出來:「張大頭…在黑板上…吃便當!」「林小芳…在司令台上…睡午覺!」現在回想起來,這遊戲還蠻無聊的,但對十歲小孩來說,簡直有讓人笑倒在地上打滾的奇特爆笑笑果。
每個人各有不同的創意、思考,當下會有不同的動作,混合在一起,本身就會是很好玩的遊戲,如果把這種遊戲概念移到網路上的話,「單格Widget」(Single Table Widget)或許也有這樣的效果。所謂「單格」指的是「資料庫(database)裡的單一表格(table)」,因為這麼一個Widget所收集的資料就像「誰誰誰在哪裡做什麼」遊戲一樣這麼簡單,後端資料庫不必設計複雜的會員記錄、商品型錄,只需要一個表格即可儲存網友輸入的資料,然後播放這些資料,重覆著儲存、播放、儲存、播放的動作。幾個人玩沒什麼,但若一萬名網友每人都輸入一些簡單資料,彼此分享,這個「單格Widget」就會變得很有意思了。
今天,FUNCK正式公開推出一個新的「兩岸良民交誼機」,它不是一個複雜的機器,只是一個放在邊欄的widget,這是一個標準的「單格Widget」,下方小框框讓網友可以輸入自己的名字、自己的部落格網址,然後可以建議「到台灣可以去哪裡玩」;上方則是一個小小的輪播窗口,播放著(名字只作範例用)「艾瑪說,到台灣玩一定要去吃ㄚ布廚房」、「Keso說,到台灣玩一定要去看看陽明山」,這句話本身是個超連結,一按就可以跑到發言者的部落格去。表面上看起來這個「單格Widget」只是讓台灣部落客與網友可以介紹一個特別的台灣景點,也讓對岸大陸的博客與網民提起一個最想去的台灣地點或小吃,但事實上它卻是一個簡易版的「兩岸部落客交換連結平台」,雖然簡單,但潛力十足。
FUNCK表示,他從去年12月底開始發想這個點子,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做了出來。他主要負責視覺效果的美感設計,另搭配一位技術伙伴是FUNCK從高中開始一起玩樂團長大的老朋友;FUNCK白天在行動服務加值公司工作,與朋友兩人都是上班族,只能利用閒暇時間想一點、做一點;一路下來,FUNCK所發想的點子其實都是威力驚人但技術相對單純的服務,所以兩人即使只能在有限時間內兼職來做,仍可以很快的做出這些很有影響力的接近「善搞」的小產品,真的是「二人創業」的典範。
FUNCK也確實是個奇人,在這之前,他已經做了四個相關的系列服務:師法百萬網頁的「來台灣找我玩,同志」畫版、測試大陸網民可否看到台灣內容純正網站的「一個也不能封」、接著是「到台灣玩,不帶走一張發票」、然後是可以投稿的「兩岸俗語通,MSN表情文化會館」,這幾個服務不但取名精彩,在創意、設計及推動上面都帶有驚人的深厚底蘊。在這些活動中,目前最成功的應該算是「到台灣玩,不帶走一張發票」,FUNCK將此活動委託給友人的一家平面廣告公司執行,目前已有約240位兩岸三地的網站或blog串聯,其中包括創世基金會羅慧夫顱顏基金會
FUNCK說,從「來台灣找我玩,同志」到「兩岸良民交誼機」的五個系列服務,看起來似乎是大同小異,但其實它們有各自精巧的設計,仔細想想,這五個服務的本質差異度其實相當高,也因為如此才可以「讓多種不同背景的人來交流」。所謂不同背景,包括不同的網路使用習慣和頻率、不同的工作身分,對於公益、兩岸文化等範疇的不同的個人見解與關注度。FUNCK說,如今這五項服務已陸續「到位」,短期內應不會再增加新的服務。至於做這些服務最後的目的?FUNCK強調,最後還是回歸到「到台灣旅遊」的大商機,這部份FUNCK講得相當精采,我就不自己轉述,直接引用他的話如下:
「大陸客來台觀光目前尚未正式開放,也因為還沒開放,赴台旅遊的資訊和資源其實是被限制在一個不健康的市場機制裡面。」
「因此,目前大陸赴台遊客的旅遊品質,普遍來說,是很不理想的。」
「然而,目前大家(包括現在已經接觸過大陸客的台灣商家),都忽略了兩件事情。」
哪兩件事情?
「第一,我們現在看到的包團的大陸旅客,並不是潛在大陸遊客的全貌,大家都還沒看到『自由行』的客層。」
「第二,人人都可以自己提供旅遊資訊,獲得旅遊資訊的Travel 2.0時代已經來臨了。」
所以呢?
「因為自由行市場,因為travel 2.0,台灣的商家需要有更多自己可以對內地客發生的渠道,不是依賴觀光局或是旅行社。」
「台灣最多產的美食和旅遊部落客們的產能可以有輸出的渠道。而內地客之所以想來台灣,『因為沒去過』這個理由,不可能續存很久,全世界任何一個長久吸引觀光客的地方,是因為那裡的人事物生活,的確有熱情且令人著迷,台灣必須展現出這一點。阿里山和日月潭和神州河山無法相比,不可能是長長久久的賣點。」
總而言之,FUNCK打算讓台灣的商家、讓台灣的部落客、台灣的網友自己去把整個台灣的熱情給「擬人化」,自己建立自己的管道,來開發彼此互相到對方居住地點去旅遊、嘗鮮、體驗的熱情,這樣長久下來,或許帶來的不只是大陸的觀光客,還有日韓、東南亞、印度、中東…。
FUNCK說:「基本上還是包裝幾個有精神張力的點,讓網民自己去體驗、感受、發酵」。這句話儘管是拿來形容五個服務與「兩岸良民交誼機」,我覺得倒也真的蠻恰確形容了「單格widget」以及「誰誰誰在哪裡做什麼」的趣味所在。
去年,台灣部落格界出現了各式各樣的「貼紙」,把部落格點綴得像童軍服一樣色彩斑爛,這些貼紙大部份仍是靜態的、一個GIF檔案作罷,今年,這些貼紙會不會更上一層演化成「單格widget」呢?上次聽Trends 2.0主持人、知名部落客Vista提到,今年可能會是「Widget元年」,我覺得很有道理,不過,並不是每個人都有足夠的資料和技術可以做像Kijiji公益聯播部落格觀察貼紙這麼複雜的Widget,可是做一個「單格Widget」倒不需要太多時間,只要有創意,人人都可以發明自己的「誰誰誰在哪裡做什麼」遊戲,在新的2007年透過無垠無際的互聯網去影響全世界。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