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到現在仍記得當年Huston Rockets靠一群半明星球員再次打敗其他更被看好的球隊,連續第二年得總冠軍,比賽結束後沒多久,總教練Rudy Tomjanovich站在球場上,臉上不知是汗還是淚,在全部觀眾的注視下,他以興奮又有點疲倦的聲音說了一句名言。
「一路走來,很多人不相信我們會成功。」這位人稱「T教練」的老籃球人,原來的招牌低沉嗓音也尾音揚起,全場觀眾和全美電視機觀眾都屏聲閉息,等著他的下一句話。
「現在,我只有一句話跟那些(包括記者、敵隊球員、評論家的)『不相信者』(non-believer)說……。」
他用僅剩的一點力氣嘶聲大吼:「永遠,不要,低估,我們必勝的,決心!」
全場激動的大力鼓掌,大聲叫好,口哨聲比音樂還大,四面八方冒出的彩帶與投擲的加油棒幾乎蓋滿了整個球場。我們都可以想像那些賽前對火箭隊冷潮熱諷充滿懷疑語氣的記者與評論家,聽到這句話那一副灰頭土臉的落水狗模樣。
「不相信者」這個字,non-believers,多年來一直在我的心裡不斷響起,我覺得這個字真是美好,T教頭不將這些人稱為doubters,也不叫sarcasts,甚至不叫critics,而以「non-believers」這個字來更廣義的嗆聲,所有所有不相信我們會成功的人,給我聽清楚了:「你們都他媽的錯了!」
有趣的是,體育明星說話向來不會太有深度,無論是個人幹掉其他球員或是幫球隊,他們基本上只想「贏」,所以我們看到有些較不善言詞的黑人運動明星,面對記者掛在嘴邊永遠是那幾句話──他要到場上好好證明他自己,證明他也可以比人家好,證明那些罵他的人全都是錯的……云云。運動員的心中有一大串的「non-believer」的名單,當他們練身體練得累了,只要這些人的面孔一浮上腦際就馬上繼續練,他們喜歡pump up,贏了就可以在鏡頭前叫囂,輸了就回到下榻飯店抱著棉被痛哭摔東西,隔天起床慢慢忘去,回到下一個球季再帶著肌肉來廝拚。這種「有人不相信你,就證明給他看」的精神,今天已成為美國主流文化的一部份,許多年輕人、創業家的動力皆來自於此。
不過,從前的我,一度不認為這種有點過激的精神,應該繼續沿用到日常生活或創業裡。若設身處地去想,文人相輕,體育人也相輕,對方當然永遠都覺得你的隊員全部都很爛啊,你當然也覺得對方都很爛,所以一個體育球員的身邊都是「不相信者」是正常之事,比賽也總是有輸也有贏,平常心去比就好,幹麻把自己弄得這麼連刷牙洗臉都要對著鏡子揮拳咆哮,把鏡子敲得嘎嘎震響:「我一定要贏!我一定要證明!」
但,自從回到台灣,我深深感覺到完全不同的情況,我突然發現,T教頭口中的「不相信者」(non-believer)可能產生的問題。
在NBA,就算你是「不相信者」,不相信火箭隊會贏,那,你至少相信湖人隊、尼克隊、魔術隊或公牛隊會贏吧?你至少「相信」某一件事情吧?但是,在台灣網路上看到一些戳樂或留言者,無論是在自己網站或在別的網站看到的,我發現有一批「不相信者」,還真的「什麼都不相信」,他唯一相信的,就是「不要相信任何事」!這一群不相信者(non-believer)多出來的那個「non」,就像孫悟空頭上的金箍咒,而那個一槓(hyphon)就像一把鋒利的箭,牢牢的插在「不相信者」身上,讓他在許多地方,都會以「不相信者」的身份出現。你可以去問這些不相信者一個問題:「請問你到底相信什麼?」他會支支吾吾的答不出來,或者告訴你臨時想出來的什麼大原則。然後等到下一個目標時,這個原則又會順著變了,但「不相信者」自己渾然不覺,他只記得一定要繼續「不相信」。
值得注意的是,假如「不相信者」本身有創造能力,並且還真的創出了另一個比他原先批評的更好的東西,那我由衷的尊敬他,並且願意接受他的指教。假如「不相信者」只在漫天批評,卻沒有任何建樹,我們無法接受像是「任何事總需要有人監督才會變得更好」。怎麼說呢?我們發現一個奇特的現象,那就是這些「不相信者」永遠不是選那條「更好的路」。應該這樣說,今天來到一條岔路,有人說應該選右邊那條路,但「不相信者」基於惡習,肯定說要走左邊那條路。 也就是說,不相信者所選的路,往往不是經過深思之後的結果,而是他自己為了某一些原因所下的決定,所以這個決定肯定有點匆促、肯定不是最好的答案,但不相信者沒時間管這麼多,只要表面光鮮就好,內裡錯誤百出無所謂。
這點,我想迷過BBS的或這幾年來初寫部落格的部落客們應該有深刻的感受,所謂的「來亂的」留言者,往往對站主或名人閒言閒語之外,當然也會順便提出一些道理來支持他們的論點,乍聽之下還頗有耳目一新、頗有道理的東西,但仔細深入卻會發現,其中許許多多的地方是完全的不正確,亂七八糟,但「不相信者」竟然還可以堅信無遺,並且眉飛色舞。有趣的是,有誰會去深入探究這些「不相信者」的放砲到底是真是假、有道理或沒道理?這些「不相信者」通常沒有自己的部落客,不拋頭露面;他們名稱愛換就換,愛改就改,打進電視叩應節目,可以一下子用黃小姐一下子用李先生。除非這些「不相信者」,自己又碰上另一個「不相信者」,旗逢敵手,不然這些「不相信者」的邏輯暇疵,是永遠永遠不會被發掘的。創業家們各忙各的,哪有時間去研究這些不相信者的邏輯,就算真的很生氣、很生氣,頂多氣個幾小時,明天又會去忙自己的新的文章、新的產品。
但,就算「不相信者」真的碰上了其他「不相信者」,他們會自相殘殺嗎?顯然也不會,因為首先他會巧妙的閃躲,把自己的真理改來改去,不會讓其他「不相信者」有漏洞可鑽,不像那些「相信者」笨笨的永遠堅持自己的意見撐在那邊被戳啊戳啊戳。而且,「不相信者」顯然會自行聚眾,會想辦法把這套錯誤的邏輯傳染給其他人、傳染給其他「不相信者」。事實上「不相信者」本身常常也被誤導,但他們根本不會在意太多,因為只要有個舞台能讓他們可以繼續「不相信」,就可以留住這個命脈。
一群不相信者聚在一起,在裡面很高興的辯證、辯論,等到他們辯完了也講完了,我們一打開門,問問這一群辯得眉心起皺紋的人,「你們有沒有創造什麼呢?」裡面的人面面相覷,不知如何回答。
人要這樣活著嗎?很辛苦的,寶貝。
以「高鐵」為例,去年高鐵準備通車,反對的聲音簡直震天價響,當然它頻頻出事,成了所有反對者一致猛攻的問題,連我自己被電視新聞感染,也對高鐵有些問號,不敢坐高鐵。但高鐵跑了一陣子,我們應該已經看到,無論現在相信者與不相信者是怎樣的相信,無論現在的高鐵是怎樣的運作、怎樣的出包、怎樣可能出事,等到三十年後,我們的小孩都長大了,所有的「不相信者」和「相信者」都會消失不見,那時候,只有一條非常順暢的高速鐵路,讓孩子們都可以輕輕鬆鬆的來回台灣各大城市。
同樣的,我們身邊所有的這些物品,包括電燈、電話、手機、Yahoo!、Google,當年都是被家人、被同事、被教授不以為然的小子,甚至連「地球是圓的」這檔事,還讓有些古人因此斷了性命,但,現在我們在享受這些被創造出來的進步東西,有沒有想到,是誰的貢獻?全都是當年那些「相信者」的汗水,而不是「不相信者」的口水。這個社會顯然需要更多的「相信者」,幫我們分頭去「創造」不一樣的東西,為人們帶來更多好東西,而不是集中火力在繞圈圈。每個新創品,無論是實體的,或是一個新觀念、一套新邏輯,只要是新的,不免都會有很多人質疑,也會招來許許多多的「不相信者」,但我們看到,只有「相信者」,才能創造大時代。
無論是「相信者」或「不相信者」,這個字的後面沒有「受詞」。意思是說,「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相信與不相信,已經成了個性的一部份,我想我們無法改變那些「不相信者」,但我要冒著繼續被不相信者幹剿的危險,再一次的和我們這些「相信者」提醒,「創造力」是上天與父母給我們這些「相信者」特別寶物,It makes you special,無論發生什麼,千萬別被那些「不相信者」給侵蝕掉。
像T教頭那樣的對電視嗆聲,人生若能有個這麼一兩回,真是快意!但,這世界並不是所有事都像體育賽事一樣,每年到了某個月,NBA就會比出總冠軍,大聯盟也會比出世界冠軍。大部份的「相信者」,恐怕一輩子都不能像T教頭一樣站在上面,大聲宣布「我贏了!你輸了!」就算是已經以鐵邦邦的數字證明成功的無名小站,就算是已經載過無數老闆大亨的高鐵,就算已經創下流量增加速度最快且最高價賣掉的YouTube,恐怕也永遠、永遠、永遠無法這麼瀟灑的「宣佈獲勝」,永遠永遠都要繼續被質疑。但,我們心中要默默知道,有一群無聲的人記得了我們,而且,幾百年後,全部的人類都會記得我們!因為我們已經將我們的人生年華、我們的文明智慧,化成了非常實際的創造品,化成了清晰的刻痕留在歷史裡。
永遠不要低估,相信者的力量。讓我們一起相信。
「一路走來,很多人不相信我們會成功。」這位人稱「T教練」的老籃球人,原來的招牌低沉嗓音也尾音揚起,全場觀眾和全美電視機觀眾都屏聲閉息,等著他的下一句話。
「現在,我只有一句話跟那些(包括記者、敵隊球員、評論家的)『不相信者』(non-believer)說……。」
他用僅剩的一點力氣嘶聲大吼:「永遠,不要,低估,我們必勝的,決心!」
全場激動的大力鼓掌,大聲叫好,口哨聲比音樂還大,四面八方冒出的彩帶與投擲的加油棒幾乎蓋滿了整個球場。我們都可以想像那些賽前對火箭隊冷潮熱諷充滿懷疑語氣的記者與評論家,聽到這句話那一副灰頭土臉的落水狗模樣。
「不相信者」這個字,non-believers,多年來一直在我的心裡不斷響起,我覺得這個字真是美好,T教頭不將這些人稱為doubters,也不叫sarcasts,甚至不叫critics,而以「non-believers」這個字來更廣義的嗆聲,所有所有不相信我們會成功的人,給我聽清楚了:「你們都他媽的錯了!」
有趣的是,體育明星說話向來不會太有深度,無論是個人幹掉其他球員或是幫球隊,他們基本上只想「贏」,所以我們看到有些較不善言詞的黑人運動明星,面對記者掛在嘴邊永遠是那幾句話──他要到場上好好證明他自己,證明他也可以比人家好,證明那些罵他的人全都是錯的……云云。運動員的心中有一大串的「non-believer」的名單,當他們練身體練得累了,只要這些人的面孔一浮上腦際就馬上繼續練,他們喜歡pump up,贏了就可以在鏡頭前叫囂,輸了就回到下榻飯店抱著棉被痛哭摔東西,隔天起床慢慢忘去,回到下一個球季再帶著肌肉來廝拚。這種「有人不相信你,就證明給他看」的精神,今天已成為美國主流文化的一部份,許多年輕人、創業家的動力皆來自於此。
不過,從前的我,一度不認為這種有點過激的精神,應該繼續沿用到日常生活或創業裡。若設身處地去想,文人相輕,體育人也相輕,對方當然永遠都覺得你的隊員全部都很爛啊,你當然也覺得對方都很爛,所以一個體育球員的身邊都是「不相信者」是正常之事,比賽也總是有輸也有贏,平常心去比就好,幹麻把自己弄得這麼連刷牙洗臉都要對著鏡子揮拳咆哮,把鏡子敲得嘎嘎震響:「我一定要贏!我一定要證明!」
但,自從回到台灣,我深深感覺到完全不同的情況,我突然發現,T教頭口中的「不相信者」(non-believer)可能產生的問題。
在NBA,就算你是「不相信者」,不相信火箭隊會贏,那,你至少相信湖人隊、尼克隊、魔術隊或公牛隊會贏吧?你至少「相信」某一件事情吧?但是,在台灣網路上看到一些戳樂或留言者,無論是在自己網站或在別的網站看到的,我發現有一批「不相信者」,還真的「什麼都不相信」,他唯一相信的,就是「不要相信任何事」!這一群不相信者(non-believer)多出來的那個「non」,就像孫悟空頭上的金箍咒,而那個一槓(hyphon)就像一把鋒利的箭,牢牢的插在「不相信者」身上,讓他在許多地方,都會以「不相信者」的身份出現。你可以去問這些不相信者一個問題:「請問你到底相信什麼?」他會支支吾吾的答不出來,或者告訴你臨時想出來的什麼大原則。然後等到下一個目標時,這個原則又會順著變了,但「不相信者」自己渾然不覺,他只記得一定要繼續「不相信」。
值得注意的是,假如「不相信者」本身有創造能力,並且還真的創出了另一個比他原先批評的更好的東西,那我由衷的尊敬他,並且願意接受他的指教。假如「不相信者」只在漫天批評,卻沒有任何建樹,我們無法接受像是「任何事總需要有人監督才會變得更好」。怎麼說呢?我們發現一個奇特的現象,那就是這些「不相信者」永遠不是選那條「更好的路」。應該這樣說,今天來到一條岔路,有人說應該選右邊那條路,但「不相信者」基於惡習,肯定說要走左邊那條路。 也就是說,不相信者所選的路,往往不是經過深思之後的結果,而是他自己為了某一些原因所下的決定,所以這個決定肯定有點匆促、肯定不是最好的答案,但不相信者沒時間管這麼多,只要表面光鮮就好,內裡錯誤百出無所謂。
這點,我想迷過BBS的或這幾年來初寫部落格的部落客們應該有深刻的感受,所謂的「來亂的」留言者,往往對站主或名人閒言閒語之外,當然也會順便提出一些道理來支持他們的論點,乍聽之下還頗有耳目一新、頗有道理的東西,但仔細深入卻會發現,其中許許多多的地方是完全的不正確,亂七八糟,但「不相信者」竟然還可以堅信無遺,並且眉飛色舞。有趣的是,有誰會去深入探究這些「不相信者」的放砲到底是真是假、有道理或沒道理?這些「不相信者」通常沒有自己的部落客,不拋頭露面;他們名稱愛換就換,愛改就改,打進電視叩應節目,可以一下子用黃小姐一下子用李先生。除非這些「不相信者」,自己又碰上另一個「不相信者」,旗逢敵手,不然這些「不相信者」的邏輯暇疵,是永遠永遠不會被發掘的。創業家們各忙各的,哪有時間去研究這些不相信者的邏輯,就算真的很生氣、很生氣,頂多氣個幾小時,明天又會去忙自己的新的文章、新的產品。
但,就算「不相信者」真的碰上了其他「不相信者」,他們會自相殘殺嗎?顯然也不會,因為首先他會巧妙的閃躲,把自己的真理改來改去,不會讓其他「不相信者」有漏洞可鑽,不像那些「相信者」笨笨的永遠堅持自己的意見撐在那邊被戳啊戳啊戳。而且,「不相信者」顯然會自行聚眾,會想辦法把這套錯誤的邏輯傳染給其他人、傳染給其他「不相信者」。事實上「不相信者」本身常常也被誤導,但他們根本不會在意太多,因為只要有個舞台能讓他們可以繼續「不相信」,就可以留住這個命脈。
一群不相信者聚在一起,在裡面很高興的辯證、辯論,等到他們辯完了也講完了,我們一打開門,問問這一群辯得眉心起皺紋的人,「你們有沒有創造什麼呢?」裡面的人面面相覷,不知如何回答。
人要這樣活著嗎?很辛苦的,寶貝。
以「高鐵」為例,去年高鐵準備通車,反對的聲音簡直震天價響,當然它頻頻出事,成了所有反對者一致猛攻的問題,連我自己被電視新聞感染,也對高鐵有些問號,不敢坐高鐵。但高鐵跑了一陣子,我們應該已經看到,無論現在相信者與不相信者是怎樣的相信,無論現在的高鐵是怎樣的運作、怎樣的出包、怎樣可能出事,等到三十年後,我們的小孩都長大了,所有的「不相信者」和「相信者」都會消失不見,那時候,只有一條非常順暢的高速鐵路,讓孩子們都可以輕輕鬆鬆的來回台灣各大城市。
同樣的,我們身邊所有的這些物品,包括電燈、電話、手機、Yahoo!、Google,當年都是被家人、被同事、被教授不以為然的小子,甚至連「地球是圓的」這檔事,還讓有些古人因此斷了性命,但,現在我們在享受這些被創造出來的進步東西,有沒有想到,是誰的貢獻?全都是當年那些「相信者」的汗水,而不是「不相信者」的口水。這個社會顯然需要更多的「相信者」,幫我們分頭去「創造」不一樣的東西,為人們帶來更多好東西,而不是集中火力在繞圈圈。每個新創品,無論是實體的,或是一個新觀念、一套新邏輯,只要是新的,不免都會有很多人質疑,也會招來許許多多的「不相信者」,但我們看到,只有「相信者」,才能創造大時代。
無論是「相信者」或「不相信者」,這個字的後面沒有「受詞」。意思是說,「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相信與不相信,已經成了個性的一部份,我想我們無法改變那些「不相信者」,但我要冒著繼續被不相信者幹剿的危險,再一次的和我們這些「相信者」提醒,「創造力」是上天與父母給我們這些「相信者」特別寶物,It makes you special,無論發生什麼,千萬別被那些「不相信者」給侵蝕掉。
像T教頭那樣的對電視嗆聲,人生若能有個這麼一兩回,真是快意!但,這世界並不是所有事都像體育賽事一樣,每年到了某個月,NBA就會比出總冠軍,大聯盟也會比出世界冠軍。大部份的「相信者」,恐怕一輩子都不能像T教頭一樣站在上面,大聲宣布「我贏了!你輸了!」就算是已經以鐵邦邦的數字證明成功的無名小站,就算是已經載過無數老闆大亨的高鐵,就算已經創下流量增加速度最快且最高價賣掉的YouTube,恐怕也永遠、永遠、永遠無法這麼瀟灑的「宣佈獲勝」,永遠永遠都要繼續被質疑。但,我們心中要默默知道,有一群無聲的人記得了我們,而且,幾百年後,全部的人類都會記得我們!因為我們已經將我們的人生年華、我們的文明智慧,化成了非常實際的創造品,化成了清晰的刻痕留在歷史裡。
永遠不要低估,相信者的力量。讓我們一起相信。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