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內最大的麻將網站戲谷,連續三年舉辦實體的「萬人麻將」大賽,第一年即有五千人,去年更增至1萬2千人,在台大體育館現場架設300台電腦、吸引120個麻將公會參賽,以虛擬錢幣一分高下,前三名的隊伍各獲30萬、25萬、20萬元獎金,今年九月的第三屆「萬人麻將」大賽肯定又要更精彩。戲谷這樣辦了兩場萬人麻將下來,根據數位時代報導,去年底當它被和信超媒體以五千萬美元買下時的總會員數已暴增至六百五十萬人,獲利高達2億元。
以創投來看,像這樣的「類賭博」遊戲網站顯然是相當適合投資的標的,也因為爭議而不敢輕舉妄動。人們對這種「類賭博」遊戲網站總是有些先入為主的曲解,事實上,這些網站的獲利所教我們的不只「人性愛賭」而已,目前戲谷在國內的競爭眾,有Game淘「明星三缺一」、明星賭城Online、水果星球歡樂網、中華麻將館、瘋狂星球、無界娛樂城,還有些較小或不在線的如iGame、線上麻將、中時麻將,他們要怎麼打敗戲谷這個大巨獸?或許,國外的「類賭博」遊戲網站,可提供一些新點子。
在美國,所謂類賭博遊戲網站主要玩的還是各類樸克牌遊戲,目前線上規模較大的「card room」包括Absolute Poker、24h Poker、PokerChamps、PokerRound、Popular Poker、World Poker Exchange等,有的自辦雜誌,有的有開類似戲谷的萬人大戰(不過是線上版),個個都向賭客酌收手續費,絕不手軟。
其中一間叫做PokerStars的線上樸克遊戲網站,是這麼多競爭網站中最有名的。為何它會這麼出名?目前美國的樸克世界已風行到每年會定期舉行「樸克世界大賽」(World Series of Pokers),而這個PokerStars網站年年都在賽前幫他的會員舉辦「賽前預賽」,贏者可被PokerStars免費送進當年的「樸克世界大賽」與其他樸克玩家一決勝負(不然一般人參賽還得付3萬美元)。有個傢伙叫做「克里司賺錢仔」(Chris Monkeymaker),原本是個會計師,花了39美元參加會前賽,結果贏得該站冠軍,並獲得免費的「樸克世界大賽」參賽權,在全國觀眾面前,莫名其妙的贏了總冠軍。後來他辭去會計工作,全心四處巡迴比賽,出了書、主持廣播節目。
聽起來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注意到,克里斯賺錢仔在參賽前只是一個平凡無奇的「平民」,這,就是樸克遊戲最迷人之處,它不像職業運動,觀眾永遠只能坐在電視機前觀賞,想自己當王建民或陳金鋒得要等到下輩子,只要有心練個一、兩年,人人都有機會,加入「樸克世界大賽」,與群雄爭個高下。這個過程讓人想起大陸湖南衛視的「超女」、美國的American Idol、唐納川普的The Apprentice,都是專門透過公平、公正、公開的比賽來捧紅「平民」。如今這類的「平民賭王」四處都是,在各媒體不斷曝光,號稱全世界最強的樸克大王Johnny Chan、念到資訊工程博士、人稱「耶穌」的Chris “Jesus” Ferguson,還有號稱是樸克界的老虎伍茲的Phil Ivey,通通皆來自各行各業與各種背景,從前默默無聞,就靠樸克牌比賽,現在發了財、出了名,工作辭掉,在各類賭場主題電影如「Rounders」嘎一角,天天理直氣壯的浸淫在賭的世界。
上次與一位資深產業專家討論Web 2.0,他提到,十年前大家上網的目的是希望「匿名」,躲在電腦的後面用假名、假身份、假姓別和另一人聊天,從中得到前所未有的宣洩與釋放;現在的七年級、八年級的上網族呢,則希望「出名」,恨不得把自己所有照片、影片、作品,透過網路讓全世界人看到。所以說,這是一個非常適合捧紅平民的時代。
有市就有價,有價就有市,「平民」的捧紅,也順便回來捧紅了這些節目與廠商,以及整個產業,讓大家都賺到錢。「平民」肯定是最好的代言人,因為他們就是我們,我們也可以變成他們。捧紅了克里斯賺錢仔後,PokerStars用同樣策略,隔年又養出了另一個「樸克世界大賽」冠軍。冠軍獎盃相互輝映,目前PokerStars已穩居全美最大賭網,市值高達30億美元,比全球大部份的私人實體職業賭場都還有錢;而職業樸克運動本身,也一年比一年受歡迎,在美國主流電視台如ESPN納入「職業運動」,收視率不在NBA、MLB、NFL等職業運動之下。大家都賺得眉開眼笑。
反觀台灣的廠商,到現在還是狂找蕭薔、蕭淑慎等明星代言,請明星代言,不如請一個平凡無奇的「平民之星」,假如目前檯面上還沒有「平民之星」,那就可以學學美國這些樸克牌遊戲網站,像PokerStars那樣自己花錢培養一位,反正花的還不就是其他賭客心甘情願的錢,很多平民正等著自費讓你捧紅呢。
而,目前國內一些廠商其實也已懂得擅用美少女競賽、才藝競賽來炒人氣,為何最後還是沒什麼效應?我想同樣的或許也可以參考美國這些樸克牌遊戲網站,看他們不只是辦比賽,還要繼續負責捧紅這個冠軍,付錢讓他去參加更高的比賽或大量在媒體上曝光,讓這個冠軍紅了,才算是功成身退,接下來就可像PokerStars一樣,坐享它已無可撼動的超人氣,躺著慢慢賺。
我覺得很有意思的是,美國樸克界這種以「平民代言」的方式,或許可運用到網路之海的其他產業去,因為在網路舉行比賽與實體相比較為簡單,線上報名、線上對戰,從頭到尾不必勞師動眾的租整個體育館辦什麼「萬人大賽」,互聯網簡直就是搞這種「平民宣傳」最完美的處所。怎麼透過互聯網、利用「平民名人」來炒起一個產業?譬如,網拍可以有「拍神」,餐廳廚師也可以有「食神」…有了名人,大家也覺得可以跟他一樣,願意花錢報名參加比賽,就像花39美元參加PokerStars預賽,就像花3萬美元參加「樸克世界大賽」,就像花錢租訂ESPN和它的所有附屬台,大家都掏錢了,大家都買東西了,一個產業,很可能因為「捧紅平民」而弄得欣欣向榮了。
因此,目前落後的網站想要幹掉排行前面的老大哥,或是所有新發起的新網站想搏人氣,也許都可以考慮分一點心力,研發一個新的「平民大賽」策略,捧紅了平民,也捧紅了自己。
以創投來看,像這樣的「類賭博」遊戲網站顯然是相當適合投資的標的,也因為爭議而不敢輕舉妄動。人們對這種「類賭博」遊戲網站總是有些先入為主的曲解,事實上,這些網站的獲利所教我們的不只「人性愛賭」而已,目前戲谷在國內的競爭眾,有Game淘「明星三缺一」、明星賭城Online、水果星球歡樂網、中華麻將館、瘋狂星球、無界娛樂城,還有些較小或不在線的如iGame、線上麻將、中時麻將,他們要怎麼打敗戲谷這個大巨獸?或許,國外的「類賭博」遊戲網站,可提供一些新點子。
在美國,所謂類賭博遊戲網站主要玩的還是各類樸克牌遊戲,目前線上規模較大的「card room」包括Absolute Poker、24h Poker、PokerChamps、PokerRound、Popular Poker、World Poker Exchange等,有的自辦雜誌,有的有開類似戲谷的萬人大戰(不過是線上版),個個都向賭客酌收手續費,絕不手軟。
其中一間叫做PokerStars的線上樸克遊戲網站,是這麼多競爭網站中最有名的。為何它會這麼出名?目前美國的樸克世界已風行到每年會定期舉行「樸克世界大賽」(World Series of Pokers),而這個PokerStars網站年年都在賽前幫他的會員舉辦「賽前預賽」,贏者可被PokerStars免費送進當年的「樸克世界大賽」與其他樸克玩家一決勝負(不然一般人參賽還得付3萬美元)。有個傢伙叫做「克里司賺錢仔」(Chris Monkeymaker),原本是個會計師,花了39美元參加會前賽,結果贏得該站冠軍,並獲得免費的「樸克世界大賽」參賽權,在全國觀眾面前,莫名其妙的贏了總冠軍。後來他辭去會計工作,全心四處巡迴比賽,出了書、主持廣播節目。
聽起來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注意到,克里斯賺錢仔在參賽前只是一個平凡無奇的「平民」,這,就是樸克遊戲最迷人之處,它不像職業運動,觀眾永遠只能坐在電視機前觀賞,想自己當王建民或陳金鋒得要等到下輩子,只要有心練個一、兩年,人人都有機會,加入「樸克世界大賽」,與群雄爭個高下。這個過程讓人想起大陸湖南衛視的「超女」、美國的American Idol、唐納川普的The Apprentice,都是專門透過公平、公正、公開的比賽來捧紅「平民」。如今這類的「平民賭王」四處都是,在各媒體不斷曝光,號稱全世界最強的樸克大王Johnny Chan、念到資訊工程博士、人稱「耶穌」的Chris “Jesus” Ferguson,還有號稱是樸克界的老虎伍茲的Phil Ivey,通通皆來自各行各業與各種背景,從前默默無聞,就靠樸克牌比賽,現在發了財、出了名,工作辭掉,在各類賭場主題電影如「Rounders」嘎一角,天天理直氣壯的浸淫在賭的世界。
上次與一位資深產業專家討論Web 2.0,他提到,十年前大家上網的目的是希望「匿名」,躲在電腦的後面用假名、假身份、假姓別和另一人聊天,從中得到前所未有的宣洩與釋放;現在的七年級、八年級的上網族呢,則希望「出名」,恨不得把自己所有照片、影片、作品,透過網路讓全世界人看到。所以說,這是一個非常適合捧紅平民的時代。
有市就有價,有價就有市,「平民」的捧紅,也順便回來捧紅了這些節目與廠商,以及整個產業,讓大家都賺到錢。「平民」肯定是最好的代言人,因為他們就是我們,我們也可以變成他們。捧紅了克里斯賺錢仔後,PokerStars用同樣策略,隔年又養出了另一個「樸克世界大賽」冠軍。冠軍獎盃相互輝映,目前PokerStars已穩居全美最大賭網,市值高達30億美元,比全球大部份的私人實體職業賭場都還有錢;而職業樸克運動本身,也一年比一年受歡迎,在美國主流電視台如ESPN納入「職業運動」,收視率不在NBA、MLB、NFL等職業運動之下。大家都賺得眉開眼笑。
反觀台灣的廠商,到現在還是狂找蕭薔、蕭淑慎等明星代言,請明星代言,不如請一個平凡無奇的「平民之星」,假如目前檯面上還沒有「平民之星」,那就可以學學美國這些樸克牌遊戲網站,像PokerStars那樣自己花錢培養一位,反正花的還不就是其他賭客心甘情願的錢,很多平民正等著自費讓你捧紅呢。
而,目前國內一些廠商其實也已懂得擅用美少女競賽、才藝競賽來炒人氣,為何最後還是沒什麼效應?我想同樣的或許也可以參考美國這些樸克牌遊戲網站,看他們不只是辦比賽,還要繼續負責捧紅這個冠軍,付錢讓他去參加更高的比賽或大量在媒體上曝光,讓這個冠軍紅了,才算是功成身退,接下來就可像PokerStars一樣,坐享它已無可撼動的超人氣,躺著慢慢賺。
我覺得很有意思的是,美國樸克界這種以「平民代言」的方式,或許可運用到網路之海的其他產業去,因為在網路舉行比賽與實體相比較為簡單,線上報名、線上對戰,從頭到尾不必勞師動眾的租整個體育館辦什麼「萬人大賽」,互聯網簡直就是搞這種「平民宣傳」最完美的處所。怎麼透過互聯網、利用「平民名人」來炒起一個產業?譬如,網拍可以有「拍神」,餐廳廚師也可以有「食神」…有了名人,大家也覺得可以跟他一樣,願意花錢報名參加比賽,就像花39美元參加PokerStars預賽,就像花3萬美元參加「樸克世界大賽」,就像花錢租訂ESPN和它的所有附屬台,大家都掏錢了,大家都買東西了,一個產業,很可能因為「捧紅平民」而弄得欣欣向榮了。
因此,目前落後的網站想要幹掉排行前面的老大哥,或是所有新發起的新網站想搏人氣,也許都可以考慮分一點心力,研發一個新的「平民大賽」策略,捧紅了平民,也捧紅了自己。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