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悄悄度過周年慶,去年的6月6日,寫了第一篇部落格文章,題目叫做「離開創投單飛」,就在那一天我開始在資策會上班,我寫道:「離開外商到一個公認為是傳統、近似公家機關的機構工作,的確真的需要一些勇氣。」當時是以「單刀赴鴻門宴」的心情,在身邊家人朋友全部反對的情況下,心中滿是害怕與掙扎。
昨天,帶著同樣的害怕與掙扎,我又把已用了一年的藍色版型整個抽掉,換上了「Voofox」新裝;這樣的害怕與掙扎在最近籌備「Voofox」的這兩個月來從不曾止息,但我覺得竟已經習慣了這種害怕與掙扎,並將它當作每日要服用的點心。這一個月來,儘管我還是在害怕在掙扎,卻已經開始慶幸自己所做的這麼一個決定,和所有創業家一起接受殘酷市場的檢驗。我將率領這個叫做Voofox的小小公司,一起到海外拓荒;身為一個30歲的執行長,我將勇敢的負責它的成敗,這會是2000年以來第一支「網站外銷」團隊,一開站就是在海外開站,完全繞過台灣市場。
「網站外銷」是什麼?不,寶貝,它不是搞貿易的,也不是接企業網站專案的,更不是製作企業用的web-based軟體。它是做一個網站。什麼是網站?網站就是像Yahoo!,像Google。這樣知道了捌?為什麼要做這個,以及為什麼要到海外做,這一年來的200多篇文章、一共五十萬個字應該講得再清楚不過了。
「你瘋了。」我弟弟跟我說。我弟總是給我很棒的建議,包括一年前,這個部落格也是在他強烈建議下所產生的。他在美國創業的SocialPicks最近也有些斬獲和新資金挹注,是一個真正成功的網路創業家,但他不贊成我現在從高高在上的清新的網路專家,變成一個沾滿泥巴的網路創業者,把所有的未來賭在這個Voofox上面。我想任何一個人都不會贊成。
我和大部份30歲的男子一樣,只是一個滿腹志氣的傢伙;但這麼多的光環,就連一個志氣滿腹者也會開始怠惰起來,開始享受自己一手造出的華屋,慢慢的安逸於一個溫暖的環境之中。這個部落格寫出來以後,我的身邊真的愈來愈「溫暖」,溫暖到我索性擁抱真愛,辭去從來不投資網路的創投工作,全心朝一個叫做網路顧問的溫暖職涯前進。辭去工作的第一天,我變成soho族,以星巴克為辦公室,許多的課程、顧問案真的接踵而來,記得最誇張的是三、四月,學學文創兩堂課同時開鑼,周末演講,一周要寫四、五篇專欄文章,還有書在等我。我想我絕不是唯一,很多大部落客或作家可能比這還誇張,而這感覺,坦白說真的蠻爽的。我拿到了麥克風,喊天要下雨,喊水會結凍。
麥克風是哪個年輕人不夢寐以求的?三年前我剛搬回台灣住,終於可以接電視通告,上「今晚哪裡有問題」,讓當時27歲的我以「創業家觀察者」的身份來評論「中年危機」。第一次上電視,臉被撲得全是粉,緊張得要死,當時主持人是謝震武和尹乃菁,我老婆說「他們很出名耶」,我卻壓根沒聽過,只好以「正午哥」和「奶精姐」死背,結果一開麥啦,就被另一來賓王玲搶走所有的話。我在台上背出我自己寫的矽谷創業家十二個成功人格特質,被剪到沒剩半個。但我好羨慕這些人在電視上天天出現,好希望有一天可以像其他來賓這樣上電視,一把麥克風在手。
現在在網路界得到了這把麥克風,每次我離開一個網路場合,坐在黑壓壓的計程車廂裡,窗外的台北夜景,倏倏往後飛去,方才在台上自己自信的聲音依然迴盪自己耳邊,看著這城市家家戶戶的暗黃燈光,從掀開的窗簾洩出,映在這條不知道叫啥名的小河面上;車子以高速在這座被映成鮮紫色的橋上滑行,前面還有發光的台北101,昂立在夜空。全世界最高的大樓呵!心中卻滿是空虛。計程車的電視播放著談話節目,三年前我所羨慕的那些常常上節目的人,現在正一字排開,無論是了不起的「財經專家」,還是號稱每投每對的「投資達人」,現在一起討論的都是同樣的柴米油鹽醬醋茶的話題:「豪門子女的韻情」、「旅遊遇見鬼的經驗」、「立委辦公室的八字和風水」……。
我看到了我的未來。我想到的是:「為什麼回台灣?」台北101大樓向著全世界,我卻和它背道而馳。我站在相反方向,面向全台灣的觀眾,背景是閃亮的海外歸國學人招牌!不對吧。有能力者,應該消費自己人嗎,還是帶著自己人,集眾力一起往外衝、像台北101昂首在世界的舞台?
這樣的說法聽起來有點肉麻,但所有從國外回來的「海龜派」都會在回來後的某一天突然問自己同樣的問題,大家聽了或許心有慼慼焉。我們從海外回到家鄉,因為好奇,因為思鄉,也因為現在亞洲充滿了起飛的機會,於是帶著著海外可貴的學歷和經歷,很快的在家鄉找到自己的舞台。這舞台實在太溫暖了,讓我們很自然的想要維持它。就好像這個坐在計程車裡的夜晚,我原本可以講一個很有創意的題目,藉由這麥克風,傳到每個聽者的心中,激起一些前所未有的漣漪,但在做PowerPoint時我又想:「幹嘛這麼麻煩,萬一被人罵怎麼辦?」於是,乾脆就套用從前成功的講題來講,重覆使用著之前反應最好的那幾張講片。我對自己的要求愈來愈高,也愈來愈怕「出錯」,最不會出錯的方式,就是用從前大家都接受的那一套,重覆的講、重覆的輸出。但我同時又可以驚慌的預見,當我七十歲時往回看,我會看到,我從30歲就已經死了。我的日記已經沒有亮點可寫。我發現今天開始幫自己包裝成完美的一個美麗的蛹,外面貼滿偉大的六先生的海報,說不定準備開節目了。我變得和許多目前的暢銷作家或演說家一樣。我對自己的承諾已經跳了票。
接受Career雜誌訪問,談到我去年的書《搶先佈局十年後》,去年的預測,今年很多還真的都開始實現了。「你是預言家嗎?」年輕的記者問著,我慌忙的搖手,怕什麼不該來的上身。但我也很強烈的說,看!台灣滿架都是書,卻沒有半本講「趨勢」的,全都是教人怎麼快樂,怎麼旅遊,怎麼投資基金和房地產致富。談到人才,我說,台灣人的問題就是在於太聽頭髮灰白的人說話,他們是活在過去的世界裡;台灣年輕人試著找那把尺,「尺」在社會上是很重要的,我們要法律,我們要道德觀,問題是,一個社會需要的是「九個創造的人,一個拿尺的人」;而不是「九個拿尺的人,一個創造的人」。因為我們這邊永遠有九個拿尺的,只有一個創造的,創造者孤掌難鳴,反骨者被公幹到躺地,所以這裡的產業永遠都在OEM。永遠都在OEM。永遠都在OEM。拿尺的人有著和創業者同樣青春的年紀,卻有不知何來的衰老幾十年的心。互聯網產業尤其嚴重,說網路創業家不切實際,說網路創業家自己跳火坑,整個社會根本就被一個罩子給罩住,我們除了陳文茜的節目外,根本看不到任何海外的新聞。上一次你在電視上看到國際新聞是什麼時候?我們的生活雖然住在最熱門的城市,但我們其實是快要被世界遺忘的鄉巴佬。這鄉巴佬還沾沾自喜的拿著那把尺,在那邊說:「Web 2.0?別見笑了!」「網路又將泡沫化!」哈囉,已經幫投資人和自己各賺到100億以上台幣的陳士駿,這周末即將活生生的出現在所有拿尺的人的面前,你可以自己去問問他,這錢是不是真的,這一年由無到有的是不是真的。
幸運的,我遇見某位投資法人,接受號召,組成這麼一支創業團隊。朋友聽到依然全部反對,但我願獨力出去,傾我這些年在國外所學的一切、這些年來的經驗,只因為這間公司,有著台灣目前網站公司所沒有的「往海外拓展」的大氣魄。從前的Mr.6就讓他停留在2007年的6月6日。從6月7日開始,我冒著摔下來一無所有的風險,往更高的山峰邁進。
跟我登山的人不多,目前是兩位,再過幾周再添幾位。這段路會特別孤獨,我謝謝你加入我。這一期的數位時代,我提到「創業家製造機」的PayPal與Expedia兩個網站,沒錯,我暗自希望,Voofox也會是下一個台灣的創業家製造機,我們是永遠的伙伴。你說,跟著六先生,不會錯?不,如果說我有百分百的把握會成功,我就是在唬爛。但我們可以說,我們有2000年的教訓,對於互聯網這個新創事業,我們更知道它的基本面在哪裡;我們有Web 2.0的鼓勵,知道只要達到某一些標準,就可以得到若干的報酬。最重要的是,我們相信網路以外,也對未來非常尊敬;我們知道明年一定還會有一個YouTube,後年又有一個,大後年也有,但我們尊敬未來,不敢擅自預測它在哪裡,但我們小心翼翼的捕捉它。網路是這麼低成本的事業,台灣上市公司每年拿來蓋廠的費用,可以開一百間網路公司,我們應該要是備受寵愛的一群,但也是必須扛著極大社會責任的一群。
這兩個月籌創期間,受網路界的朋友許多鼓勵與幫忙,在此謝謝你們;接下來要的挑戰仍多,但我們就像台北101一樣,如此昂首、不低頭。也謝謝從前曾在這裡寫過的公司,以後變成大家的伙伴,一起拚鬥。請不要再叫我趨勢創投觀察家,因我的手將會沾滿污泥。這篇文章特地以個人角度來寫,以誠為先,就像網路一貫的作風一樣,你摸得到我,摸得到真實,也親眼見證我們已跑第一個,但別忘了接下來是你。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