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10日星期二

Dada.net花錢佈全球,關鍵「MP」哪裡找?




上周聽到消息,義大利第一社群網站Dada.net似乎有意來台灣開分站(中文似乎叫「達達」),而且已經派「人」跑來台灣作開站的事宜及相關洽談。坦白說這個網站我之前還真的沒聽過,研究了一下發現Dada.net早已在全世界17塊市場包括美國、中國大陸「開站」,它目前主打的,是一種很特別的「手機 + 網路」的社群服務,除了主站dada.net,還分成三個子網站Love.dadaMobi.dada、Life.dada。
先來看看Dada.net這個站,它這個尚未完全在地化成繁中的tw.dada.net的頁面目前只能以「亂」一字形容,中間與旁邊的Google AdSense特別突兀,使用者根本搞不懂哪塊是廣告,哪塊是可以按的,網友就像誤闖地雷區的無辜小白兔,拿著滑鼠猶豫的在上面慢慢前進,若再往下鑽到個人首頁(還有這裡)更是嚇人,留言看起來並沒有特別熱烈,充滿各國網友的記錄,介紹文有的已翻中文,有的還是英文或義大利文,看到外國網友的留言旁邊註明了譯得不太恰當的中文,一直有種「他會寫中文」的錯覺。奇怪的是,同版型的義大利本站也似乎沒有特別改善過,已經推出一陣子的美國巴西中國大陸版也沒有經過特別的設計,整個站,無論在哪一國,似乎就只有「廣告」的部份絕對保證到位。
但,別小看這個網站,Dada.net的背後卻是一間很有規模的公司,叫做Dada S.p.A.,公司股票已在義大利米蘭交易所上市。從這邊的公司資料顯示,它自1997年創立,至今已十年,一開始做c2c的創意商品買賣,後來轉做ISP,1999年更成為義大利第一個從ICANN那邊取得提供申請.com域名服務的公司,然後創立了SuperEva搜尋引擎,什麼都做,什麼都不奇怪。而2000年趕在泡沫化上市後,由於業務很有彈性,因此能夠成功的自達康泡沫存活下來。2006年,Dada更開始搞行動通訊加值服務,並開始開發所謂「社群」。目前Dada的總部設在義大利的佛羅倫斯,目前有520名員工。
Dada顯然不願只當個泡沫時代存活下來的龐然巨獸。近年來,它的動作轉趨積極,除了義大利各處外,尚在美國紐約、西班牙的巴塞隆那、巴西的里約熱內盧,以及北京都設立了全球行銷據點,以便於全球17個國家同步推廣它的「社群網站 + 行動加值」的服務。它的策略很清楚,每到一個地方,就和當地的ISP、電信、行動、固網業者談合作,而它若拿出這一大串的全球據點,相信也會讓這些公司高層願意坐下來好好聊聊。而近一年來Dada的全球拓展腳步更趨大膽!在去年下半與今年上半的短短一年內,竟一口氣吃下西班牙ISP Nominalia、英國ISP Namesco,社群平台Splinder(在美國叫Motime),還吃下義大利部落格平台Blogo的30%股權,更與Sony BMG合開公司共推手機社群,然後,再吃下美國手機加值服務商Upoc。然後,Dada更進一步的推出了Friend$賺錢計畫,也就是讓使用者除了可從擺在它個人首頁的Google Adsense拿到錢之外,還可以從他的朋友(旁線)的、以及被推薦加入的朋友那邊(下線)取得分紅。總之,我們可以感覺到Dada一看到行動裝置、社群、夥伴計畫已成趨勢,就把這些網路元素全部都納入旗下,讓它繼續是「永遠的主流」。這種「什麼都做,什麼都不奇怪」的策略,真的算是成功了嗎?
像Dada這樣的「拼拼圖」的全球開站模式,雖然網站仍有點破破爛爛的味道,但不得不說,它這個拼圖還真的「拼」得相當不錯。我們來看看它的流量,目前Alexa排行第149名流量圖表乍看之下有點怪,猜想是在2006年中旬起飛之後,由於網域或Alexa設定上的問題,突然下掉到零,今年3月才恢復,因此線圖的形狀和前面是符合的,而且還在繼續上衝)。據Dada官方資料,目前Dada一天在全球新增2萬1千名付費會員。最可貴的是,就在流量成長、全球快速擴張的同時,它的財表數字也紮紮實實的攀升,我們從公開資訊可以看到2007年Dada總營收預估為1.63億歐元(合74億台幣),yoy去年、前年同期都有50%左右的成長,相當驚人。而從損益表也可看出bottom-line的淨利大約是1600萬歐元(7.2億台幣)左右,淨利空間為10%上下。而根據這則新聞稿也引文指出,Dada去年初仍有70%營收來義大利,全球營收只佔30%,而今年來自全球的營收比重竟然已經接近50%,最大貢獻國家為美國、其次西班牙,再來是巴西。意思是說,Dada以「拼拼圖」的方式,將它的服務快速推到國際化,還真的很成功的將它的營收加倍、獲利加倍,當然,股價也直直往萬里晴空飆去,創下三年來新高點!
看了這些,心中是否升起一陣寒風?從前是美國人提出領先世界的技術,日本人則善於將品質更優化,華人這邊則以精良的量產技巧與壓價能力來搶訂單,全球都要向這些國家買產品。但到了互聯網產業,目前看來,似乎變成是「歐洲人」最會搞國際化,而且他們已經搞了五~六年以上。我說的國際化不是Yahoo!這種中控式的四處設點,應該說,歐洲人似乎已經習慣,從創站第一天起就開始尋求各國資源,管它是不是在歐盟,管它籌錢的管道竟在其他國家、上市的地點也在其它國家,合作伙伴更可以遠在地球的另一端,對他們而言,「拼拼圖」有如家常便飯,不像美國人總覺得要等到成為業界第一名才會想到外銷的事,歐洲網路人,似乎打從第一天起,就完全不把國界當一回事!
不過,還好,如果和其他那些Google、MySpace、YouTube甚至MegaUpload這種相比,這些歐洲網站 (包括Dada)儘管善於「拼拼圖」,或許只可稱為「不錯」,但不能稱作是「大成功」。我們來看看其他西歐發起的社群網站如Netlog.com總會員數只有484萬名,同時上線數是1.8萬左右。Badoo.com則號稱有1100萬會員,其中11萬在線上,這樣的數字,若是這麼多國家拼在一起,只能稱得上「還ok」而已。 開一個網站不需要很多錢,拓展全球策略「設點」,並且在當地擁有大約一萬名的爭著要「搶鮮」的重度使用「會員」,或許還不算太困難。照同一套SOP複製到十幾個國家,處理得當,或許就能像Dada讓營收雙倍成長,股價雙倍成長。
但,這樣的「拼拼圖」策略也有它的天生極限,因為世界也就只有這麼多國家,二、三年後可能就玩完了,以每個國家一萬名會員作收,黏度不高,得靠一場又一場的行銷活動來維持人氣。這樣「拼」下去,到最後還真的可能會因為「找不到最後一塊拼圖」而「白拼」。有此可見,歐洲網站公司雖有心全球化,但它們還沒有找到「關鍵的拼圖」。它們有了錢,有了人才,有了全球的視野,卻還缺了最後一塊「關鍵的拼圖」。
關鍵的拼圖也是網站行銷的關鍵問題:「我們準備了資金,到底要砸在哪裡,才能增加我們的成功機會?」若是你,會怎麼回答這個問題?平時我們講「甜蜜點」(Sweet Spot),只要摸到,就讓使用者甜進心裡頭,愛不釋手,網站也一飛衝天;但假如手上有些資源,或許網站經營者就不會想和其他創業家一起「亂槍打甜蜜點」,因為打中甜蜜點的機會畢竟還是太低,於是許多網站經營者一開始就不打SP(Sweet Spot),改打MP,也就是「最後一塊拼圖」,老外的用字比較傳神,我就在此沿用──「the Missing Piece」。
最後一塊拼圖,MP,到底在什麼地方?
難!講到SP,我們可以舉出許多目前超紅的網站,打中某個甜蜜點而起飛。幾乎99%的成功網站都是這樣成功的,也因此99%的網路創業家都不是什麼出名的大人物,都只是學生或窮光蛋。但若講到「MP」,放眼看去,幾乎找不到任何一個網站或網路服務,是靠砸錢在機房與人力成本以外的地方,因為砸得到味、砸在刀口上,而導致它一飛衝天的?想想看,有嗎?既然網路界缺乏前例,我們可能要得從Wii,從天堂II,從X-BOX這類的去尋找,但又怕可能無法移植到網路界來。到底,一個新興網站的MP在哪裡?
雖然我們網站主要市場在美國,但在業界鞭策下我們對大陸互聯網市場依然想藉此機會學習一下,因此近一個月來Voofox低調徵求大陸地區的行銷代表,我對大陸網路市場不熟,所以每一次的面試對我們來說,都是在謙虛的學習。不過雖然不懂、雖然謙虛,我們依然很小心的從周邊蛛絲馬跡、美國的經驗去推敲對方提出的這些計畫是否有道理。我們最想聽到的,其實就是「MP」這塊。當我們有若干預算時,那一塊關鍵的拼圖會是在哪裡?要怎麼把錢換成會員,將會員又換成營收或上市與退場機會,而且不是麵包店級的營收?有沒有前例可循?若有興趣的,也煩請來信告知您對於大陸市場及MP的想法,謝謝。
Dada的故事,以及MP的寓言,或許讓台灣的一些對網路一直很有興趣的電信、固網、行動集團會有所感觸,砸幾千萬搞網站,對於創業家或台灣創投而言是極不可思議之事,但對於電信、固網、行動公司,這類投資還嫌金額不夠大,砸不出耀眼成績。奇怪的是,公司明明擁有比其他無名小站還多的資源,擁有強大的既有會員優勢、頻寬等等,但Hinet的Xuite、台灣電訊的Mawa、以及So-Net的BeYou,創站皆久,但至今並沒有非常成功。或許有一天,大家想到了可以學Dada這種全球玩法,但,拓展歸拓展,誰摸得到「MP」?誰可以摸到這個MP,把錢花在刀口上,以人工的方式讓甜蜜點奇蹟重現?或許我們想累了甜蜜點,可以休息一下,和這些人合作, 一起來思考網路的另一個,從沒有人達陣過的新機會。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