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6日星期五

微軟再起,Web 2.0大出走?


微軟的霸業丰采,近年來於內被一延再延的Vista (Longhorn)東絆西扯,在外被併購動作頻頻的Google搶走所有新聞版面(後者於兩年來已併YouTubeJotspotNeven VisionTransformic@ Last SoftwareWritelyMeasureMapdMarc BroadcastingAndroidReqwirelessAkwan等),連微軟IE都遜於Firefox的情況下,互聯網的熱熱鬧鬧似與微軟愈來愈無關係,而微軟準備退隱成「上一代」的軟體公司?從2006年六月創市際對台灣網站的調查排名來看,一直到第8名才有微軟MSN首頁的蹤跡,到達率為50%;微軟Live.com是第13名,到達率為36%,兩者直接相加依舊排在一支獨大的Yahoo!奇摩後面;而以Email服務來看,Yahoo!奇摩Mail微軟的Hotmail的到達率為81%比47%,奇摩大勝;而無名小站與微軟的Live Spaces部落格服務的到達率相比為63%比39%,無名小站大勝。
事實上,微軟早就開始調整佈局,微軟CEO Steve Balmer在今年初的一段演說中提到,二十年前,微軟說自己最棒的是「Windows、Windows、Windows」,強調視窗與其他OS的不同處;接著微軟喊出「Developers、Developers、Developers」,注重的是讓程式設計師使用更強大的API並有系統的組織成社群;而今天互聯網已經吸引了幾乎所有的軟體工程師到上面,網路廣告節節攀升的情況下,微軟喊出「Advertisers、Advertisers、Advertisers」 (廣告主、廣告主、廣告主)。講台上的Balmer龐大的身軀晃動著,緊握拳頭,以滑稽誇張的姿勢,向全球作出這樣的宣示。近年Balmer的演講許多都像這則一樣充滿煽動性,儘管被戲稱為「Adolf Balmer」(希特勒再世),但微軟這個巨人對互聯網的潛在影響力顯然不容小覷。
事實上,互聯網上面的哪些網站再受歡迎,和微軟的軟體一比還真的有點黯淡。台灣微軟引用創市際的資料顯示,微軟的MSN Messenger聊天軟體在台灣的登入到達率高達82%,登入不重覆訪客數高達721萬人,僅次於Yahoo!奇摩的990萬人;而MSN Messenger平均每月使用時間更是嚇人,高達2,142分鐘,也就是35小時,為全台灣最高,比Yahoo!奇摩的平均使用時間339分鐘還多了五倍以上,有沒有計入idle時間我不知道,但這些資料顯然就是台灣微軟可以取得媲美於Yahoo!奇摩的網路廣告資源的最有力證明。目前全球軟體的產值為1200億,而廣告卻高達5000億,微軟試圖從軟體提供商變成廣告頻道,也是絕對有道理的。
幾乎所有上班族的辦公桌上都有一台電腦,真正拿這些電腦來玩Web 2.0網站的只有10%不到,社群網站許多是不到二十歲的小男生小女生,相較之下,Microsoft Office的使用者是誰?Outlook Express的使用者又是誰?應該說,假如使用者兩套軟體的使用者相加沒有到95%以上的「到達率」,那這台電腦是不是就白買了。根據微軟對於Office Online所做的數字,互聯網上的網民之中,擁有全職工作者不到50%,而Office Online的使用者卻有超過三分之二擁有全職工作,並有高達八成的使用者,學歷在大學以上,也就是說,網站創業家常常傷腦筋的「我的使用者都是購買力不強的年輕人」的問題,微軟的軟體從來沒看過。
對於網站創業家而言,微軟的新動作,或許暗示著一條另類趨勢。互聯網並不是唯一的創業平台,畢竟網站終究還是禁箇在瀏覽器框框裡的服務,或許思考一下將網路服務移出瀏覽器browser可能性,直接在視窗上創造新軟體,儘管開發難度較高,但換來了更強大的運算資源,也可以與伺服器及其他網站做出更多的互動。有趣的是,或許可以轉個方向,參考目前在互聯網上正熱、正紅、正旺的網站,幫他們推出「PC版」,在技術與行銷架構上還可以參考同樣是在PC上面跑的各類遊戲軟體的成功元素,將「Web 2.0」移到「PC 2.0」,也許會意外的找到一大串的新機會?
微軟顯然已經在密切注意網路上百花齊放的創業家了,肯定會繼續將目前仿Google AdSense的新廣告平台adCenter更擴大,等到這時候,互聯網與瀏覽器今天的繁盛是否只是一個過度期也無所謂了,更重要的是,創業家多了一片更可以自由揮灑的舞台。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