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10日星期二

每間公司都該聘一位駭客的3大理由


網路理應是一個公平的表現平台,但這個大平台其實不如想像中的「平」。有時候我們看到這明明是一片一望無際的大草原,馬匹衝了一陣卻在前面「噗通」墜入百尺深的絕崖;有時候我們看到的是一片寸步難行的森林,衝過去之後卻直接抵達高峰之頂,一望無際。有時明明起了大霧、伸手不見五指,剛好碰到一條河流,順著那條河下去居然就真的到了目的地!
我看到最近兩個月TechCrunch的留言數急速下降,Michael Arrington寫的公司愈來愈少,奇怪的是,我每天在全球挖掘新點子,還是找得到一堆很酷的新網站,為什麼他不寫它們,卻要一篇又一篇的寫iPhone、Google和Yahoo!?我想可能是幾個原因,或許他一心想做CNET第二,而且部落客自己跟自己競爭,希望寫一些自己從前沒寫過的;再者,太多公司找他了,他既婉拒了其他人就沒理由寫眼前這位,除非有很好的理由──比如,一周前宣布開始封閉測試的新創網站Pownce
這間由Digg創辦人Kevin Rose創立的新公司,以及這一個星期以來它與整個網路的威力部落客、重度使用者、留言者、戳樂之間的互動,讓我產生非常多的感想。這是一間顯然衝著Twitter而來的點子,其實對Kevin Rose這樣手上已有兩家創頭投資的網站Digg和Revision3,一個是Web 2.0標竿網站,另一個打算再掀電視革命,本身已經分身乏術、腦筋又劈哩啪啦動個不停的網路創業家來說,Pownce可說完全是一個理所當然、理直氣壯的嘗試:他找到一個相對容易製作的產品(Twitter),打一個已證實的超級熱門方向(Tweeting),做了一點點調整與修改,並使用了新介面與新技術(DjangoAdobe Air),就變成了Pownce。
可是,這個Pownce卻讓TechCrunch的留言數,難得的再次「破百」。這個破百的記錄沒什麼好讓部落客得意的,因為留言者幾乎全都是對Pownce、對Kevin Rose、對TechCrunch、對Michael Arrington、對Web 2.0的揶揄、嘲諷、辱罵與酸溜溜的言語攻擊。這些人的罵詞中,很容易就發現一點,就是他們並不懂網路(或刻意的以狹義誤導),竟將Pownce和Facebook插件甚至Gmail比擬,但,無論這些人的憤怒的原因為何,我們知道,有一群人(就是這些人)絕對不會用Pownce。他們還離它非常遠。
那另外一群人呢?就像Michael Arrington在後面一篇所暗喻的,Kevin Rose長的親切可愛、人又非常nice。在矽谷地區見過他本人、握過他的手的,尤其是這些很有影響力的「威力部落客」(Power blogger),可說是沒人不喜歡他的。所以Pownce很有可能就靠這樣,就硬生生讓一些矽谷網路人願意把Twitter丟在一旁不用,直接無條件改用Pownce,並在他們部落格裡面好好發揮「威力」的大肆宣傳Pownce的美妙。
可是,可是!還有一群人!那就是原先的「Twitter迷」。Twitter從去年開站以來,短短的不到一年就達到巨大流量,如果不上網的人,聽聽身邊的聲音,會發現關於Twitter的讚賞簡直是響徹天邊。上次提到的幾個類似網站JaikuTumblrFrazr「飯否」「機歪de」「來咕啦」 皆有一些斬獲以外,台灣新出品的克隆如Buboo「巴布先生」更技高一籌,已在短短時間於你我身邊散播開來!大家都說:「好好玩喔!真的好好玩!」可以輕易發現,和其他網站不同的地方是,這些Twitter或巴布先生的會員,已經不只是「使用者」,而是不折不扣的「粉絲」!Twitter為何紅得這麼快,反而沒什麼好研究(因為答案就是:大家愛上它),該研究的是,為何它能讓這麼多人愛上它,而且除了「使用」就算了,還喜愛得對它一再而再的讚不絕口,並以tweeting為榮,熱情的邀請所有身邊的人都一起來玩?
對於觀眾而言,上述這些網路軼事,大可坐著慢慢觀賞,偶爾爬上部落格放幾句話,但,對於網路創業家而言,我們當然想從「這些亂七八糟的訊息」中理出一些頭緒,讓我們更了解網路前方的「地形」,並找出能讓自己現在的點子、現在的事業馬上抓住的任何一條通往天頂的成功之繩梯。
在我看來,Pownce、Twitter、巴布先生教了我一件事。
假如現在你的公司有意「利用網路做些事」,而你有一個職缺,你該找哪一種人?
找來一個很有發言權的「威力部落客」,他很會寫文章,隨便一講就把一個產品介紹得唯妙唯肖。但他卻無法改變某些人心中的想法,而且他的影響力可能僅及重度使用者,網站的名氣是有了,但會不會造成反效果,還是一個問號。
找來一個愛搶鮮的「重度使用者」,他什麼東西都搶先試用,一看到就可以馬上開口講出這個產品和其他一百樣產品的差別,那,又有什麼用?他會迷瘋了Twitter,然後跟你說,乾脆你在全世界都來做Twitter克隆,因為他的耳邊已經全部都是「tweet、tweet、tweet」的聲音快聾了!
請一個SEO顧問呢?他們懂的事情很多,但專長的畢竟大致限於搜尋引擎,搜尋引擎是長期的投資,很重要,卻不能讓我馬上獲到利益。而,找來一個明星,讓她親口說出「這個產品真的好好玩?」又打消網站以不用錢的方式就能一傳十、十傳百的原味。
好,那現在是怎樣?
上次在XDite的twitter看到一則小小的資料,讓我有點震驚:Twitter的總會員數,竟只有71萬名左右。假設這71萬名都是剛迷上Tweeting非常熱中的有效會員(active member),這數字其實也真的是非常的少,應該說少得不值得讓任何創投給它多看一眼(大家通常以「百萬會員」為基本門檻)。
那,他們的聲音怎麼會這麼大,我們是不是搞錯了?
網路,果真撲朔迷離!
我一直在想,有誰可以幫我們破除網路界的撲朔迷離,看清楚未來的方向?後來,我想我隱隱的知道了。
It starts with an “H”.
喔,沒錯。
駭……駭客!
駭客啊,我在《搶先佈局十年後》曾描述過一則故事:
「你有沒有看今天的報紙?」教授問。
我才在想,今天一開頭的話題便提到「人類絕滅」,如此沉重,以至於教授沒問今天報紙的事,不過,他果然還是問了。
「今天《華爾街日報》出現一則恐怖的新聞!」教授說。
我翻開報紙,赫然一張半版照片,一名英國少年跪在地上,後面挺挺的站著三位持著長槍的蒙面彪形大漢。綁架集團提出要求,揚言在全網路的網民面前,殺死少年!
「恐怖吧!」教授說,「已經很久沒有這類的恐怖綁架事件了。」
「唔。等等。」我一邊說,一邊繼續念。
這則新聞有些蹊蹺!這名少年是在英國鄉村的家中被綁架的,為何一群蒙面的恐怖分子,會老遠的冒著硬闖海關的危險,先搭飛機到倫敦,再搭三小時的火車和公車,跑到英國中部的小鎮,去綁架一個手無寸鐵的少年,然後再從海岸偷渡出境至北非?看了報紙的副標,不禁脫口驚呼:「嘩,他不是普通的少年!」
「沒錯,他就是『彩蛋小子』!」教授說。
彩蛋小子是何等出名的傢伙,曾經駭進白宮網站,抨擊美國總統的中東政策,這名青少年,平常就像普通高中生一樣上課、下課;回到家裡,就在電腦前變成「彩蛋小子」,透過網際網路在國際論壇上暢所欲「駭」。
「這,實在太殘酷了。」教授的聲音小得聽不見。
2017年發生的這一起綁架案,絕對不單純,恐怖分子大可隨便找一個白皮膚的白人,這樣的人四處都有,不必大老遠闖進英國國土,顯然,恐怖分子是有目的的綁架,他們的目標是全球最有天份的電腦駭客!
「他們不是想報復。」我喃喃的說。
「啊?」教授發出疑問。
因為,「彩蛋小子」向來反政府的愛國主義,在某些程度上,他是站在同情恐怖分子那一邊的,恐怖分子找來「彩蛋小子」肯定別有目的,因為他們發現,進入他們的鄉間小屋綁架這些手無寸鐵的駭客,等於拿到了最強大的武器,當然,恐怖分子並不只想請駭客幫他們「駭」進白宮網站、耀武揚威,他們的目標是在網站後面的那一整片電腦網路,還有那無所不在的「全球身分比對系統」。
「你看。版面的下方。」我說。
「唔……」教授在找。版面下方,果然有另一則新聞,「倫敦飛紐約班機,晚上全部取消」。
這更符合了我的猜測。顯然,美國政府雖然低調,但已經悄悄的嚴陣以對,怕這套「全球身分比對系統」,被恐怖分子挾持下的「彩蛋小子」入侵,竄改了恐怖分子的個人資料,使他們從今晚開始,可以自由自在的進出美歐各國領土!
在這個小故事裡,我形容一個可能性,就是恐怖份子為了大舉入侵美國本土,竟然到英國中部鄉村去綁架一名全球最強的駭客,要他立刻將全球身份比對系統弄癱瘓掉。我的假設是,在距今10年後的2017年,人們會過度的相信電腦,相信到只要電腦一癱瘓、裡面的資料一改,所有的安全系統將全部都打開,想擋也擋不住。
當然對公司經營者而言,並沒必要去做這麼愚蠢的事。但,在現今這麼撲朔迷離的網路界,一個「看起來」很紅的產品,不見得有那個數字在背後;一個「聽起來」很多名人或部落客予以背書的產品,也不見得有那個數字在背後。現今的網路上充斥著似真似假的訊息,只有駭客能幫公司看清前方,然後反過來運用這個環境操作策略。
第一,駭客願意去挖掘資料,有些資料可能也不困難,說不定就擺在網站上面,簡單到譬如可從「所有會員」一覽表總共有幾頁來計算這個網站有多少會員,但一般人就是不會去計算這種資訊,駭客有心,什麼都要挖出來,什麼都要挖到底,所以可以將全世界所有資訊都挖到手。
第二,駭客有能力比對資料的正確性。許多表面的資料皆是誤導的。對於駭客而言,沒有什麼人與事一定是真理,他心中唯一的真理是「正確」(correctness)。駭客痛恨被誤導,一定要破除一切的迷霧,找到真正的數字。這正是平凡的網路人力有未逮之處。
第三,駭客可以改變這個資料。找到資料後,駭客或許還可以幫公司改變這個資料。這就是駭客的老本行了。當然「駭」進人家電腦是一個最白痴的辦法,既耗時間又會將自己陷於觸法絕境。真正有效益的,是來想辦法改變這趨勢,通常這時候駭客不會是主導,而是其他成員依上面的資料,調整策略,駭客再來「補強」這個策略,譬如更好的SEO,譬如更棒的流量數字等等。
有趣的是,駭客想要的是什麼?什麼東西可以請來駭客?當然,駭客就像「俠客」,他們有自己的原則,一定要同聲相氣才能感動駭客。但基本上,有一個很穩定、自由的環境,讓駭客可以坐在那邊駭駭駭,好好發揮所長,或許他也會很高興加入你的公司。雖然駭客通常比較像MIS而非工程師(我認識的國外駭客鄙視寫應用程式的傢伙),他們或許不願意寫任何超過一百行的程式,但他卻能幫你公司的其他人用短短一百行程式就做到其他人一些幾萬行程式都做不到的事情,尤其,在現今網路界撲朔迷離的環境中。
OK,現在,我也想找來一個駭客。你有認識任何駭客嗎?有聽過任何大駭客的名號嗎?誰,可以介紹我一個?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