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10日星期二

三個來自老資格的新部落格


部落格真會演進到下一代嗎?一開始大家說會變成影音部落格(podcastvlog),最近常聽到的說法則是像Twitter的「微型部落格」(microblogging),或直接寄生在某一社群網站的碎碎念部落格。可是我們尚未看到上述任何一個真正成真,相信各位倒是看到,身邊一些原本沒在寫部落格的人,都慢慢開始推出自己的傳統文字部落格了。這些部落格的背後,不是一般的新手,而是原本的老資格。他們彷彿在說:「少年仔走開走開!我們來了!」
今天稍事休息,隨手介紹一下三個才剛創立的「老資格新部落格」。它們才剛剛開站,或許規模還不大,但薑還是老的辣,老資格無論在寫作深度與持久度,自有自己的味道,這一波「老人新格」,可能會比什麼微型部落格、影音部落格和社群部落格都還要精彩:
第一個,是知名記者與作家鄧海珠老師「鄧海珠幽默按摩」,這個格名若翻成英文「humor massage」更有感覺。當年在加拿大生活封閉,讀到海珠老師的《矽谷傳奇》,她犀利簡潔的筆鋒,有時突冒一句冷酷型的幽默,帶著讀者一覽矽谷的華裔創業英雄。當時剛好在申請研究所,全美有近二十所學校錄取,一來是家人建議,二來也是因為這本書,就選了位在矽谷當中的史丹佛;念了兩年,想為學生會的送舊晚會找來一位有代表性的貴賓,我沒想太久就蹦出「鄧海珠」,想辦法要到了海珠老師的email住址,硬著頭皮寫給她,約在南灣吃了一碗大滷麵,她終於答應前來一講。海珠老師是我第一個主動認識的名人,她那完全無架子的親切,有話直說的耿直,令人印象深刻。
後來,每次出書都會請教海珠老師,包括《別學北極熊》中所認識的一些矽谷大創投也都由海珠老師促成。海珠老師等於是在最紅的時候,自斷了中文寫作,轉向做一件驚人之舉──寫一本暢銷英文小說。這件事放眼古今中外好像只有梁實秋真的做到過,海珠老師因為看了《大宅門》大為感動,決定將它改寫為英文(請見這裡),讓老外也能感受到裡面的種種。英文寫作對中文文人來說已經不容易,要寫一部有脈動有情感的英語小說更是困難;但海珠老師仍耗費幾年,中間歷經身體微恙及其他困難,跑了北京無數趟,令我對這位老資格作家更為尊敬。這本書雖尚沒正式落點完成,但我想它最美麗的部份已經寫完了。今天她終於進一步將這段歷程轉變成課程,如果我人在矽谷,也會想去上上這些課。
海珠老師突然開部落格,我並不知道,也是最近無意在搜尋引擎才找到。仔細研究一下,原來這是在一個叫做「WJTalk」的部落格平台,WJ的意思就是有華僑精神食糧之稱的世界日報,別看它版面好像刻意簡單,內容可不簡單,包括矽谷僑界蠻知名的創投作家林富元、漫畫家「矽谷阿標」(懷疑這漫畫好像畫得蠻…..?畫者可是曾任3Com副總裁的王崇智Gary Wang)、吳玲瑤葉思可,這些「老資格」的文章直接就在WJTalk的首頁輪播。想想,WJTalk可說是最靠近部落格的發源地「矽谷」的繁體中文部落格共筆平台,掌有這些「老資格」的觀察之眼與寫作之手,它的未來,遠在台灣的我們沒理由不引頸企盼。
第二個部落格,是「寶瓶書 BAR」部落格,由聯合報系旗下的寶瓶文化出版社所開設(之前在聯合線上的網路城邦也有一個自己的空間),我也是昨天才知道這件事,抱著高興的心情馬上來這裡幫忙宣傳一下,他們每個月10號都會舉辦「送送送」的好康活動,「寶瓶送禮絕不手軟,請大家千萬千萬不要客氣!」
寶瓶文化幫我出版了三本書,包括第一本《十八個酷博士@史丹佛》,還記得那時候只寫第一章和一些簡介,寶瓶便與我簽約,這一紙突然而來的合約也讓我的人生有所不同。你或許覺得「出書」這件事有啥了不起!但對一個剛畢業的年輕小伙子,就算他很努力的與眾不同又能與眾不同到哪裡去?身邊出過國的大概有30%,念好學校的也有10%,但寫過書的大概只有0.001%,在心理上絕對是莫大的鼓舞。
和其他同業比,寶瓶文化創立不到十年,算是一間新出版社,但它一開始便由來自皇冠文化、平安文化的資深出版人朱亞君總編輯領軍至今,出版方向就如它的部落格說的,「把事情搞大」,也就是不追逐大家已經炒爛的話題,試圖從平凡的人與事之中去找出它的不平凡之處,將它寫成很不凡的故事,這麼好幾年下來,亞君總編的團隊,捧紅了好幾個人與故事,譬如有獅子心的總裁乞丐囝仔流氓教授盧蘇偉等等。我想部落格是一個平民的空間,寶瓶會怎麼繼續玩這個部落格,繼續讓平民發光發熱,值得好好欣賞。
第三個是Yahoo!奇摩搜尋行銷部落格,它是由Yahoo!奇摩的Search Marketing團隊所製作,除了這個團隊主力產品關鍵字廣告所有相關資訊以外,還供一些企業主需要的網路廣告資訊,對讀者一貫以「老闆」稱呼。我從中間才開始看,從時間來看,應該是在還沒推出全新關鍵字廣告前就已經開始寫,這個全新關鍵字廣告,網友看起來或許沒多大改變,但商家的管理介面與規則則有很多點改善。對一般讀者而言,買關鍵字廣告大家都會,可是或許不夠專業,這個部落格除了各式廣告文或置入性廣告文以外,還有些不錯的資訊,而且它似乎積極開始與策略性伙伴如台灣商會談一些連結上面的合作,未來值得多多觀賞。
提到Y!,最近有幸到Yahoo!奇摩內部演講,向六十幾位Yahoo!奇摩的網路菁英,我提了十個2008年網路可能發生的新機會,其中有一點是「分享」,但我所說的卻不是一般老掉牙的Web 2.0分享,而是因「Web 2.0分享而造成的其他機會」,說直接一點就是「Web 2.0分享的後遺症所產生的商機」。以部落格這件事來看,寫部落格不是在辦學生報或是社團活動,老了以後大家回頭看:「當年我們的那段青澀時光……。」不,不,部落格這件事,顯然比從前還更廣、更大,更深遠,更永久。為什麼?所有寫部落格的人,無論是從前寫作過的或是現在寫作的,他們已經嘗過了「創作給陌生人看」、「給陌生人評頭論足」、「讓陌生人認識」的奇特滋味,「這段路沒有白走!」Web 2.0之後,創造了一大群原本沒有創作與分享習慣的人,開始嘗到分享與創作的滋味,這群人的存在,一定讓世界永遠的變得不一樣了,對網站或創業家來說,把握這些人,會是一個令人暇想的機會。
沒錯,有人會收筆,但會有更多人,聽到我們的故事或受到我們的感染而「動筆」,After all,我們只會看到身邊的人愈來愈多開始製作部落格,部落格的故事我們也繼續寫著。(特註:本篇和我無關,我還會繼續寫。)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