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上周,矽谷舉辦了一場「虛擬寶物高峰會」(Virtual Goods Summit),就在史丹佛校園內。據說是Google一名員工Charles Hudson為了興趣而發起主辦,得到他在知名創投CRV的朋友Susan Wu的資金贊助場地與茶水等等,這場活動雖然不大,但仔細想想,它代表了這個全球網路界大本營的這些主流人士的「思考大轉彎」,這個彎轉到哪裡去?就像Susan Wu說的直接了當:「虛擬寶物就是下一個大商機。」
「虛擬寶物」其實已經講很久,突然這樣宣布又辦這樣的大會,有何意義?這意義可大了,因為這場高峰會辦得一點也不像老美的風格,許多討論與聚光燈,皆集中在一些亞洲面孔以及亞洲網路公司上,就連發起人與背後的推廣者Susan Wu也算亞裔。我們應該說,老美若不是被逼得猴急,是不會隨便開這麼一個會的;這場會議與其稱之為「聚會」,不如叫做「授課」;我們從矽谷主流人士在台下專注傾聽的神貌,從他們參與這場活動的積極度,顯然,美國創業家與創投這次真的鐵了心,一定要好好的學學怎麼玩「虛擬寶物」這件事。
雖然去年Michael Arrington來台灣也說虛擬寶物會是網站公司其中一個營收來源,但他當時提了六、七種營收來源,虛擬寶物只是其中一種,在沒有數字輔助的情況下,並無太大實質意義。放諸美國網路,看起來也似乎從沒傳出過什麼靠「虛擬寶物」獲利的公司。就連全球最厲害的虛擬寶物操作大王Cyworld,在韓國一年就靠虛擬寶物賺入1億美元(33億台幣),佔總營收的70%,到了美國卻仍打不出漣漪。雖然美國人拍胸脯的說,美國第一個做虛擬寶物的網站是HOTorNOT的「送玫瑰系統」,虛擬玫瑰賣的和真實世界的花一樣貴,「在2001年就有了咧!」但後來,這個送花制度似乎也告暫停,現在HOTorNOT主要營收來源仍為廣告與會員介紹費。
所以,這場高峰會可真的讓矽谷網路人大開眼界。除了Cyworld以外,這場「虛擬寶物高鋒會」還有芬蘭起家、英國發跡的Habbo Hotel,竟已累積了近一億會員,而且靠虛擬寶物一年賺5000萬美元(新台幣15億)以上,讓在場聽眾眼鏡差點掉下來。現場更受囑目的廠商,正是大陸的騰訊QQ。QQ之所以受注目是因為它提出了極有說服力的數字,他們說,今天2007年的QQ的第一季總營收為7.5億人民幣,是三年前同期的3倍,而這個7.5億中卻只有10%來自廣告,25%來自行動通訊;要知道QQ已是中國大陸第一大入口網站,入口網站的廣告居然佔這麼少,其他65%的營收來源都是所謂的「互聯網加值服務」(internet value-added services),其中不少是虛擬寶物,一想到華人如此龐大市場潛力,老美的口水都流出來了。QQ的「寶物」包括QZone的背景壁紙、QQ IM的人像等等。兩年前推出的QQ企鵝(似乎像電子雞)更是紅爆到天邊,據說代言費已超過周杰倫,目前已經有5400萬「隻」在網路上,每一隻,當然都是會下金蛋的金母雞。
高鋒會這樣一場開下來,老美發現原來自己本土也有些低調網站,已經默默受惠於虛擬寶物好一陣子。譬如設計得很日本風的美國社群網站Gaia Online,雖然一直沒有像MySpace這麼偉大,但人家現在每天已經有高達5萬筆虛擬拍賣交易!另一個叫做Puzzle Pirates的大型多人線上(MMO)小遊戲,每個月竟然也有35萬美元(約1000萬台幣)的進帳,全部都是虛擬寶物。還有照片社群插件RockYou!號稱一天有25萬個新的widget被製造出來,對於美國網友想表現自己的慾望非常震憾。而長年經營魔獸世界、EverQuest、天堂等遊戲的虛擬貨幣交易市集Sparter更以平台經營者的角度透露,使用者早已在他們網站傳遞了對於虛擬寶物的高度渴望!總之,整個「虛擬寶物高鋒會」不斷傳達、不斷傳達同樣的一條訊息:「我能,你為什麼不能?」
所以,我們幾乎可以確定,當2007年漸漸走到尾聲,2008年朝陽初升,一定會有許多網站開始賣「虛擬物品」。我們會看到更多的理論出現,更多的挑戰,更多的驚喜,當然還有更多的$$$,無論是公司的營收、被大公司買走的意外之財,甚至公開市場投資人注入的資金。對,如果真的讓整個英語世界的4億上網人口開始對虛擬寶物產生像韓國人一樣的熱情,這個龐大的消費市場足以支撐好幾間上市公司。網站反攻納斯達克終於有望。
而且,這場「虛擬寶物高鋒會」所意味的,或許還不只是虛擬寶物而已!
創業家平常想點子充滿創意,但碰到要寫BP的時候,或想到要做新的收費模式的時候,想來想去好像都是別人已經有的那一套再改一點點。矽谷人被這場「虛擬寶物高鋒會」給驚豔到,不但體悟到「虛擬寶物有搞頭」,或許也會順便體悟:原來一個新收費模式如虛擬寶物,竟然可以成長得這麼快!明年,除了虛擬寶物以外,一定會有人開始更慎密的,思考思考其他前所未有的收費模式。
網路很久以來都是以「會員費」或「廣告」兩種最主要收費機制,其他的都是陪襯、偶爾在一兩個網站出現,金額也不大。但我們仔細一看,「互聯網」這東西本身也不過才他媽的15歲而已,而且有些營收模式譬如關鍵字廣告,在2000年還沒人知道它的厲害,等到二年後的2002年底,所有人都突然看到它的可怕,看看GOOG財報可發現,當時(2002年底)Google年度總營收從8600萬美元突然爆增5倍到四億美元,隔年又爽飆4倍到十四億美元,隔年又狂增3倍到三十億美元,最後兩年仍有1~2倍的增幅,哪有一家公司營收這樣長大的,又連續這麼多年?簡直嚇死人!從今年看到Google第一季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應該又能維持差不多的漲幅。現在有了GOOG在前,有了「虛擬寶物高鋒會」的鼓勵,明年我們可望開始看到有人喊出其他的收費模式。現在表面上看不到任何營收的模式,但只要不斷的去開發、不斷的嘗試,說不定明年就會看到數字上的證明。
無論這個新的收費模式為何,我認為有兩點一定要堅持:第一,收費模式一定要「自動化」,才不枉費互聯網的經濟規模潛力。網路是一個靠scale的事業,這點也要反映在營收模式上,若為了賺更多廣告錢而必須花更多人力,網站變得只是公司的線上櫃台,就沒意思了。第二,營收模式和「併購」是分開的,一個是賣產品,一個是賣股票;假如我有一間網站,只要它挾有足夠多的會員數,累積了一定量的資料財產,就在大公司眼中產生了價值,可能以一萬倍的本益比之類的收購金額退場,最後每位投資人的投資報酬率皆在500倍以上。而,網站只要財務結構再健全一點,有一些獲利如Facebook,也會有機會申請上市;你說,美國已經不常看到這樣的網站上市案例?但在其他亞洲與歐洲各國可多的是呢。
總而言之,這場「虛擬寶物高鋒會」,和「Web 2.0 Expo」與「Web 2.0 Summit」成強烈的對比。後者是愈辦愈像是給華爾街的老扣扣在看的,新意一年不如一年,我之前曾在數位時代寫過此事。但前者雖然辦得小小的,人沒幾個,記者沒幾位,卻讓我們看到了:互聯網更旖旎的未來。
「虛擬寶物」其實已經講很久,突然這樣宣布又辦這樣的大會,有何意義?這意義可大了,因為這場高峰會辦得一點也不像老美的風格,許多討論與聚光燈,皆集中在一些亞洲面孔以及亞洲網路公司上,就連發起人與背後的推廣者Susan Wu也算亞裔。我們應該說,老美若不是被逼得猴急,是不會隨便開這麼一個會的;這場會議與其稱之為「聚會」,不如叫做「授課」;我們從矽谷主流人士在台下專注傾聽的神貌,從他們參與這場活動的積極度,顯然,美國創業家與創投這次真的鐵了心,一定要好好的學學怎麼玩「虛擬寶物」這件事。
雖然去年Michael Arrington來台灣也說虛擬寶物會是網站公司其中一個營收來源,但他當時提了六、七種營收來源,虛擬寶物只是其中一種,在沒有數字輔助的情況下,並無太大實質意義。放諸美國網路,看起來也似乎從沒傳出過什麼靠「虛擬寶物」獲利的公司。就連全球最厲害的虛擬寶物操作大王Cyworld,在韓國一年就靠虛擬寶物賺入1億美元(33億台幣),佔總營收的70%,到了美國卻仍打不出漣漪。雖然美國人拍胸脯的說,美國第一個做虛擬寶物的網站是HOTorNOT的「送玫瑰系統」,虛擬玫瑰賣的和真實世界的花一樣貴,「在2001年就有了咧!」但後來,這個送花制度似乎也告暫停,現在HOTorNOT主要營收來源仍為廣告與會員介紹費。
所以,這場高峰會可真的讓矽谷網路人大開眼界。除了Cyworld以外,這場「虛擬寶物高鋒會」還有芬蘭起家、英國發跡的Habbo Hotel,竟已累積了近一億會員,而且靠虛擬寶物一年賺5000萬美元(新台幣15億)以上,讓在場聽眾眼鏡差點掉下來。現場更受囑目的廠商,正是大陸的騰訊QQ。QQ之所以受注目是因為它提出了極有說服力的數字,他們說,今天2007年的QQ的第一季總營收為7.5億人民幣,是三年前同期的3倍,而這個7.5億中卻只有10%來自廣告,25%來自行動通訊;要知道QQ已是中國大陸第一大入口網站,入口網站的廣告居然佔這麼少,其他65%的營收來源都是所謂的「互聯網加值服務」(internet value-added services),其中不少是虛擬寶物,一想到華人如此龐大市場潛力,老美的口水都流出來了。QQ的「寶物」包括QZone的背景壁紙、QQ IM的人像等等。兩年前推出的QQ企鵝(似乎像電子雞)更是紅爆到天邊,據說代言費已超過周杰倫,目前已經有5400萬「隻」在網路上,每一隻,當然都是會下金蛋的金母雞。
高鋒會這樣一場開下來,老美發現原來自己本土也有些低調網站,已經默默受惠於虛擬寶物好一陣子。譬如設計得很日本風的美國社群網站Gaia Online,雖然一直沒有像MySpace這麼偉大,但人家現在每天已經有高達5萬筆虛擬拍賣交易!另一個叫做Puzzle Pirates的大型多人線上(MMO)小遊戲,每個月竟然也有35萬美元(約1000萬台幣)的進帳,全部都是虛擬寶物。還有照片社群插件RockYou!號稱一天有25萬個新的widget被製造出來,對於美國網友想表現自己的慾望非常震憾。而長年經營魔獸世界、EverQuest、天堂等遊戲的虛擬貨幣交易市集Sparter更以平台經營者的角度透露,使用者早已在他們網站傳遞了對於虛擬寶物的高度渴望!總之,整個「虛擬寶物高鋒會」不斷傳達、不斷傳達同樣的一條訊息:「我能,你為什麼不能?」
所以,我們幾乎可以確定,當2007年漸漸走到尾聲,2008年朝陽初升,一定會有許多網站開始賣「虛擬物品」。我們會看到更多的理論出現,更多的挑戰,更多的驚喜,當然還有更多的$$$,無論是公司的營收、被大公司買走的意外之財,甚至公開市場投資人注入的資金。對,如果真的讓整個英語世界的4億上網人口開始對虛擬寶物產生像韓國人一樣的熱情,這個龐大的消費市場足以支撐好幾間上市公司。網站反攻納斯達克終於有望。
而且,這場「虛擬寶物高鋒會」所意味的,或許還不只是虛擬寶物而已!
創業家平常想點子充滿創意,但碰到要寫BP的時候,或想到要做新的收費模式的時候,想來想去好像都是別人已經有的那一套再改一點點。矽谷人被這場「虛擬寶物高鋒會」給驚豔到,不但體悟到「虛擬寶物有搞頭」,或許也會順便體悟:原來一個新收費模式如虛擬寶物,竟然可以成長得這麼快!明年,除了虛擬寶物以外,一定會有人開始更慎密的,思考思考其他前所未有的收費模式。
網路很久以來都是以「會員費」或「廣告」兩種最主要收費機制,其他的都是陪襯、偶爾在一兩個網站出現,金額也不大。但我們仔細一看,「互聯網」這東西本身也不過才他媽的15歲而已,而且有些營收模式譬如關鍵字廣告,在2000年還沒人知道它的厲害,等到二年後的2002年底,所有人都突然看到它的可怕,看看GOOG財報可發現,當時(2002年底)Google年度總營收從8600萬美元突然爆增5倍到四億美元,隔年又爽飆4倍到十四億美元,隔年又狂增3倍到三十億美元,最後兩年仍有1~2倍的增幅,哪有一家公司營收這樣長大的,又連續這麼多年?簡直嚇死人!從今年看到Google第一季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應該又能維持差不多的漲幅。現在有了GOOG在前,有了「虛擬寶物高鋒會」的鼓勵,明年我們可望開始看到有人喊出其他的收費模式。現在表面上看不到任何營收的模式,但只要不斷的去開發、不斷的嘗試,說不定明年就會看到數字上的證明。
無論這個新的收費模式為何,我認為有兩點一定要堅持:第一,收費模式一定要「自動化」,才不枉費互聯網的經濟規模潛力。網路是一個靠scale的事業,這點也要反映在營收模式上,若為了賺更多廣告錢而必須花更多人力,網站變得只是公司的線上櫃台,就沒意思了。第二,營收模式和「併購」是分開的,一個是賣產品,一個是賣股票;假如我有一間網站,只要它挾有足夠多的會員數,累積了一定量的資料財產,就在大公司眼中產生了價值,可能以一萬倍的本益比之類的收購金額退場,最後每位投資人的投資報酬率皆在500倍以上。而,網站只要財務結構再健全一點,有一些獲利如Facebook,也會有機會申請上市;你說,美國已經不常看到這樣的網站上市案例?但在其他亞洲與歐洲各國可多的是呢。
總而言之,這場「虛擬寶物高鋒會」,和「Web 2.0 Expo」與「Web 2.0 Summit」成強烈的對比。後者是愈辦愈像是給華爾街的老扣扣在看的,新意一年不如一年,我之前曾在數位時代寫過此事。但前者雖然辦得小小的,人沒幾個,記者沒幾位,卻讓我們看到了:互聯網更旖旎的未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